第(1/3)页 《驳疟病瘴气论》。 苏泽这篇文章,是关于疟疫的。 高拱更认真的看了起来。 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饱受疟疫的困扰,舰队减员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个。 马上朝廷明年就要再下西洋了,如何防疫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不仅仅是下西洋,如今商旅纵横,如果疟病传到直沽、登莱这些地区,对于京师也是一个严重威胁。 苏泽开篇先驳斥了如今主流的瘴气疟病说。 他写道: “昔者医家皆言疟疾乃‘瘴气所钟’,山泽秽恶蒸郁而成。然苏某有三问:” “一曰同处瘴疠之地,有人染病有人安?” “二曰夏秋多发而冬春少发,瘴气何故择时?” “三曰居高者仍病,居低者反有无恙。” 紧接着,苏泽又提起了玻璃,他利用玻璃打磨镜片,制作出“显微镜”,利用此物看到了水中的“微虫”。 于是苏泽提出了“微虫”致病的假说。 苏泽提出了三种假说。 “水源说”,也就是污水中藏有“微虫”,疟疾通过污染的水传播。 “蚊虫说”,蚊虫叮咬人体后,将病人体内的微虫,传播给健康人。 “呼吸说”,空气中藏有“微虫”,通过呼吸进入人体。 紧接着苏泽又开始讲治疗疟疾的方法。 他提到南州土人有一种神树金鸡纳树,名为“月神之泪”,树皮制药可以治愈疟疾。 于是苏泽提出树皮制药可以杀死“微虫”的假说。 到了这里,其实苏泽也没有解开疟病的原理,紧接着苏泽的文章开始详细描述了他制作显微镜的方法。 苏泽在文章后面写道: “昔日郑和下西洋,饱受疟病之苦,今太子怜惜,凡能验证以上猜想,东宫愿意诚以银元千枚以馈。” 同时苏泽还在文章最后写,如果有人需要用到金鸡纳树的树皮来做实验,也可以来东宫或者报馆,苏泽可以免费提供样品。 愿意栽植的,苏泽也提供树苗,但是苏泽也说了,这树和甘蔗一样,只能种在湿热的地区。 看完了这篇文章后,高拱有些兴奋。 这些日子,实学没有什么突破。 原因也很简单,本来就是求实之学,如果没有什么别人能看到的成果,又怎么好叫做实学? 你论证来论证去,总要落到实处才行。 苏泽这篇文章,让高拱明白了一件事。 实学就是要解决问题的! 如果真的有人验证了“微虫致疟”说,解开了疟疾传播的途径,那就能有效防范疟疾。 苏泽又提出了金鸡纳树可以治疗疟病的假说,东宫悬赏能研究出成果,会给一千枚银元奖励。 高拱明白了实学的问题,辩经这方面,实学本来就不是传统儒学和心学的对手。 所以苏泽的方法才是对的,只要实学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实学自然会成为显学。 辩经再厉害,也要解决实际问题才行啊。 高拱明白了实学发展的方向,也看到了苏泽的办法。 在报纸上悬赏解决问题! 为什么不把实际遇到的问题,放在报纸上悬赏呢? 高拱思考起来,准备命令自己的门徒们搜集一些问题,然后刊登在《乐府新报》上,朝廷也可以悬赏解决问题嘛。 就在高拱思路大开的时候,张居正也踏入了内阁。 和高拱打了招呼后,张居正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张居正在户部督办了半个月,就是为了理顺会计录的编纂工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