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久之后便能调了所有将领与兵马回来。” “到那时我们也有充足的兵力,南征也好,抗击倭寇也好,都有足够的力量完成。” 江策听完,思忖片刻,命一士卒搬来舆图。 从玄武关到大乾京城的进军路线,他早已用朱砂墨标好。 如舆图上所看到的一般,玄武关到大乾,几乎是一条直线。 “南征大乾,对朕来说易如反掌。” 江策指了指舆图上的这条路线, “朕的兵马将领,无一不胜过大乾许多。” “朕唯一需要担心的问题,也只是寒冬将至,行军不便,恐怕后勤补给跟不上。” “姚宰相,你来替朕参谋参谋,朕此时应该南征吗?” 江策眉心中显着一股淡淡的忧愁,问道。 姚广孝看着舆图,又恭敬看了眼江策, “回陛下,老臣认为南征什么时候都可以。” “如今大乾已被我们的锦衣卫渗透,通过锦衣卫在大乾的运作,大乾朝廷已经失信于民。” “我们大明军南征,势必会受到百姓夹道欢迎,各城将领也不敢顽抗,补给问题便迎刃而解。” 说到这儿,姚广孝话锋一转, “不过陛下,比起大乾,老臣更加忧虑倭寇之事。” “大乾崩塌是定数,迟早的事情罢了。” “但是倭寇要是放任不管,就会逐渐坐大,到时若是他们成了气候,就不好应对了。” 姚广孝的话语正中江策心头,他的想法也与姚广孝不谋而合。 自从倭寇登上大乾东海后,锦衣卫方面便一直传来倭寇的暴行。 若是让他们继续发展下去,日后倭寇便会如蝗虫过境般,危害到大明国土。 “你说的话在理,但是征讨倭寇和南征大乾,未必就不能同时进行。” 江策目光闪烁。 如姚广孝所说,大乾朝廷已然失了民心。 且宁城十万大军不战而降,更足以说明大乾武将对赵奕的不满日渐滋生。 而自己只需要派兵南征,攻城后又获得系统奖励,不断补给。 如此循环下来,大军攻下大乾京城,也不是什么难事。 倒是征讨倭寇,此事比之南征难上不少。 一难,在于路途之远。 时值深秋,大军行至大乾东南。 得耗费不少资源和力气。 二难,则是在于大乾定然不会坐视不理。 因此,他才选择同时征讨倭寇和南征大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