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格局作品(四更求订阅)-《我真不想当明星啊》


    第(2/3)页

    张非想起了林轩上次创作《天亮了》的场景,道:

    “好的,那你先写出来歌,我们再考虑要不要用,这种大主题的歌曲质量一定要有保证。”

    林轩点了点头,他们来到排练室。

    一来到排练室,张非等人全部站在了门口,把安静的空间留给林轩创作,生怕打扰到他。

    “你们说林轩能写出一首怎样的歌?”

    “我不知道,但我非常期待。”

    “小林年纪虽然小,但胸怀却非常大,这一点上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秦楚老师。”

    “是的,他们关注的不只是娱乐,还有作品的格局和意义,这是艺术家的博大胸怀,人常说文以载道,林轩显然也想要音乐来承载自己的态度。”

    “我们拭目以待吧,作为一个华夏人,要是林轩真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那就好了。”

    “这次的主题是“现象”,林轩依此事件来创作歌曲的话,简直太切题了。”

    “……”

    在张非等人议论纷纷的时候,林轩坐在房间里,已经拿起了笔。

    刚才看到那个事件的时候,林轩已经确定了要用哪首歌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要说上辈子华语音乐最接近流行音乐家的人,关注过流行音乐史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出一个名字——罗大佑!

    罗大佑被称为中国的鲍勃迪伦。

    罗大佑对于流行音乐词曲方面的开创性就不多说了。

    随便举一个例子,以前人们写歌词都是短句,到了罗大佑才开始有了大长句,而有了大长句后就要有与之对应的旋律。

    不谈这些音乐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罗大佑的很多作品都表达了对社会的批评和拷问,充满了人文关怀,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

    《亚细亚的孤儿》、《现象七十二变》、《未来的主人翁》是罗大佑写给宝岛历史、现在、未来的作品,格局之大,华语乐坛无人能出其右。

    罗大佑是那个解冻时代的斗士,他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而言,不只是一名歌手,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和精神偶像。

    后世无论是音乐圈的歌手,还是知名乐评人,或者一些公众眼中更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比如窦文涛、梁文道、老梁等人,谈起罗大佑,都是大力称赞,称其为大师。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