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识人识心-《云图》


    第(2/3)页

    听到齐柏云发话,许鸿哲便不再做声,只是闷哼一声,然后脸色铁青地坐在那里。

    王石见众人没有意见,便转身望向柳随风的那位书课先生,问道:“请问先生,柳随风一共请你写了几篇策论?”

    那先生没有犹豫便说道:“一共是五篇。”

    王石继续问道:“那柳随风在请你写策论时,究竟说了些什么?”

    那先生回忆了片刻,然后说道:“那天柳公子找到我,说是想到几个题目,让我帮忙做几篇策论。”

    王石道:“那他有没有和你说,这些可能就是大考考题?”

    那先生摇头道:“那倒没有,柳公子只是说想学一下策论的写法,然后自己学习学习。”

    王石点头道:“也就是说,柳随风并不知道这是大考的考题,起码他在你面前没有提过大考一事,请你做几篇策论,不过是拿来当范文学习?”

    那先生想了想,然后点头应是。

    王石又找任宣平的那位先生,问了完全相同的问题,当然,得到的回答也差不多。

    然后他转身面向萧鹤,淡淡说道:“大人,现在事情很清楚,柳随风与任宣平并没有在大考中舞弊。”

    萧鹤纳闷道:“事实确凿,他二人的确有舞弊,你此话何意?”

    王石指着那两位先生,从容道:“两位先生说的很清楚,他们所做策论,并不是根据大考考题而做,只不过是做了几篇范文而已。也就是说,柳随风和任宣平,并不是知道考题后直接请人做了策论,而只是自己猜了几个题目,请先生做好以供自己学习之用。大人精通吴律,肯定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定不了他们的舞弊之罪!”

    萧鹤顿时沉默下来,王石说的话他已经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件事说来复杂,其实道理很浅显。如果柳随风是先知道考题,然后去请人做策论,那肯定是舞弊行为,而且还要追查考题的来源。但现在他们只不过是猜了几个题目,然后请人去做,整件事的意义就不一样。

    也就是说,光凭那两位先生代做策论这个证据,并不能证明柳随风与任宣平提前知道考题,最多只是说他们运气好,能够猜到。

    只要不能确认他们二人提前知晓了考题,那根本就定不了他们的罪。

    因为范文一事其实很常见。在大考之前,那些有条件的考生都会请先生或者大家做几篇策论,万一猜中了考题就可以用上。如果这样都算舞弊的话,那每次大考那一百名中榜的考生,起码有一小半会落马。

    萧鹤看向王石的眼神瞬间就变了,他一时忘记自己的立场,差点忍不住叫好。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反转局面,这状元之才确非虚名。现在他都不太相信王石的状元是舞弊所得,如此机敏的思维,如此反应的速度,再加上他那日在金殿上表现出来的博闻强识,令这位刑部尚书感叹,这王石真是才不外露,看起来简单的一个人,却是胸中自有丘壑。

    旁边那位大理寺卿也是一脸欣赏的笑容。

    许鸿哲气得牙根痒痒,不过他却没插话,而是越过王石,目光阴沉地看着后面一人。

    王石稍稍松口气,其实他也有点紧张,但是极其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让他没在这危急时刻失了分寸。就在他盘算接下来怎么应对之时,身后忽然传来一个声音道:“大人,学生有话说。”

    不知为何,王石心中忽地一紧,他转过身,有些诧异地望着说话的任宣平。

    任宣平没有看他,而是目光笔直地望向萧鹤。

    萧鹤点头道:“本官允了。”

    任宣平咽着口水,艰难地说道:“大人,学生承认在大考之前便知道了考题。”

    说完这句话,他就像是被泄了气的球一样,也不知道是放松下来还是正在痛苦当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