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大朝会-《云图》
第(3/3)页
天启帝不再说话,而是看了身边的当值太监一眼。
那太监便上前数步,张开手中的圣旨,朗声读道:“王石接旨。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尔燃薪达旦,破卷通经,文采斐然,翰墨奇香,国考策论第一,授以文职理宜然也。兹特擢尔为翰林院修撰,另授尔为东宫侍讲。钦哉。敕命,吴天启二十八年五月十七日之宝。”
王石上前领旨谢恩,那太监又念了两封圣旨,分别给朝歌山和段玮青,二者领的圣旨内容类似,都授了翰林院编修。
虽然吴国大考每届选一百名学子,但也只有三甲才会立刻授予官职,其他九十七人或入翰林院做候补翰林,三年后再根据考评决定是否起用,或者候补授予上京和地方的空缺官职,不过第三批人永远没有机会站到朝堂的顶端,这是由他们的出身所决定。
等太监念完圣旨后,天启帝开口说道:“王石留下,另二人暂且退下。”
朝歌山与段玮青两人又退到金殿的门边,王石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天启帝先是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王石的相貌,片刻后方道:“王石,你给朕讲一讲,什么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皇帝这句话说出口,王石明显感觉到百官中有一阵骚动,看来王粲那夜说的不错,这个话题确实很敏感,却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在这个场合说出来?如果换做以前,他或许会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挑战一下皇帝的心思是什么。但既然王粲已经说过白塔一事和皇帝并无关系,他就没有必要以身试险。
因为他相信王粲不会欺骗自己。
但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太空泛,如果没有把握好方向就会授人口实,王石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启禀皇上,臣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便很容易耽于安逸享乐,而这样的结果,便会对国家的根基造成很大的危害。”
这个回答中规中矩,基本是把原话解释了一遍,这自然无法令天启帝满意。
“这可不像你在策论中表现出来的胆色,都说文如其人,既然你敢在大考中一展锋芒,现在见到朕又何必胆小如斯?”天启帝微微一笑,继续问道:“你在策论中谈到,于我大吴而言,西有新魏,北有强郑,俱是忧患,以你之见朕该做何应对?”
这就考上了?我不过是个小小的六品翰林院修撰,你让我在一众大臣面前谈论国策,我该说你是捧我还是捧杀我?
王石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但皇帝的问题又不能无视,只得硬着头皮道:“臣认为,当顺民心,兴农桑,教守战,广积粮,通商贾,享东南大海鱼盐之利,致西南蛮夷珍宝于前,如此,则仓廪实,武库充,民知礼,兵善战,国势大盛可期。”
此言一出,王石身后百官中不少人发出低呼,心想这个新科状元可真是敢说话,这么一通话出来,肯定在皇帝心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又暗暗有些妒忌,看站在那里的王粲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不由感叹这老家伙自己是个马屁精,却养了一个好儿子。
天启帝沉吟良久,道:“虽是稚语,却也有几分道理。你先退下,改日朕再考较于你。”
王石应声退下,龙椅旁的太监高声道:“有事启奏,无事……”
这时,一位高官忽然出班,硬生生打断了太监的宣号,掷地有声地说道:“启禀皇上,臣有本启奏!”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