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弃守应天府-《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现在有两个选择。”折可存说道,“一是遵照大帅的命令,马上撤出应天府,二是马上和东南军队谈判,两军联手,共抗金贼。”折可存看看众人,问道,“你们说,我们选择哪条路?”

    “当然选择第二条了。”慕容夏寒毫不犹豫地说道,“大都督,立即书告大帅,请他允

    许我们和东南军队联手抗金,共同北上救援汴京。”

    “不行。”坐在角落里打瞌睡的折可同突然站了起来,厉声说道,“遵照大帅的命令,马上撤到颖昌府。”

    众人惊愣不已。折可同一向沉默寡言,而且谨小慎微,今天怎么突然转性了。

    折可存转目望向杨陵。杨陵非常稳重,他的意见向来被折可存所看重。“撤吧,立即撤。”杨陵说道,“不管从大局出还是从折家的未来出,遵从大帅的命令都是对的。”

    “难道就这样放弃汴京?那是我们大宋的京都。”折可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扯着嗓子叫起来。

    “汴京不是大宋的京都了。”折可同走到众人面前,举起手里的书信,神色冷峻,一字一句地说道,“把大帅的书信看仔细了,汴京这一仗不是戍守汴京,而是决定天下三分的格局。你们以为东南叛逆是来救援汴京的吗?不要自欺欺人了,东南叛逆肯定要联合金人攻打我们,

    目的也是为了确立天下三分之格局。”

    这句话蓦然惊醒了折可存。他一门心思想着汴京,想着江淮,想着那些饱受战火荼毒的百姓,倒是忘了今日天下形势已经彻底变了,中土分裂已经既成事实,在这个乱世中,折家就象洪流中的浮萍,已经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了。

    “不要违抗大帅的命令,更不要葬送了我折家。”折可同的声音冷冰冰的,目光凛例,让折可致等人不敢对视。

    折可存苦笑摇头,自己或许是深陷局中,反而看不清形势,相比起来,自己这个沉默寡言的弟弟倒是两眼如神,把这个迷局看得非常透彻。罢了,一切以折家为重,其它的就不要考虑了,不管是大宋疆土还是江淮百姓,都已经无法逃脱这场灾难了。

    “急告宋帅,立即撤离应天府。”折可存站在众人面前,目光从大家的脸上一一扫过,“今天我们在这里说过的话,出门以后就彻底忘掉,永远不要再提。”

    =

    初七日,东南宋军在吴敏、辛兴宗的指挥下,急逼近应天府。

    与此同时,宗辅、杨询卿率三万金军沿着汴河飞南下,直扑应天府而来。

    折可存为自己曾有联手东南军队共抗金贼的念头而脸红,事实证明,自己对东南宋廷抱有的幻想很可笑,不管是老皇帝赵佶还是小皇帝赵恒,其实都是坚定的主和的派,他们宁愿以土地换和平,也不愿意带领大宋军民誓死抗敌。其实仔细想想原因很简单,以文制武嘛,如果武将们在战场上节节胜利,而且乘机拥有了军队,那么文官们的利益如何保障?赵氏江山的安全如何保障?错误的国策导致大宋君臣产生了一种极度扭曲的心理,需要武人却要害怕武人、践踏武人,结果自己害死了自己。

    金军和东南叛逆南北夹攻,联手攻打应天府,使得应天府的形势骤然紧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