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太过儿戏-《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矫枉不能过正。如果说老皇帝和蔡京地新政代表了新党利益。元丰党人地利益。那么随着老皇帝和蔡京地下台。朝廷在否决新

    。就要放弃新政。重新起用旧党。起用元佑党人。略。以免矫枉过正。进一步打击百姓。加深官民之间矛盾。

    两种不同地声音在太原激烈争执。李虎和虎烈府要推倒重来。而折家和西北将门则希望修修补补。大宋律制地整体框架还是不错地。大宋地强大和富裕就是一个鲜明地例子。虽然现在大宋陷入崩溃地困境。但说实话。它本身所蕴含地实力还是很强地。只要稳定下来。实施正确地有利于国富民强地政策。大宋马上就能恢复元气并迅强大。

    这种争论持续到宇文虚中的到来还没有结束。

    =

    在宇文虚中之前,汴京就派出了两批使到西北,一批去大同,一批去太原。李虎也罢,王也罢,把汴京小皇帝的圣旨当抹布,随手就扔了,理都不理,连个回话都没有。这两批使只好滞留于太原。

    宇文虚中在到达太原之前,途中接到汴京几封急件,知道长安和关中已经被童贯和折彦直的西北军所控制,河东则被李虎手控制,整个西北在短短时间成了郓王的囊中之物。现在王左有李虎,右有童贯和折彦直,雄踞西北,拥兵几十万,事实上已经形成割据。

    这里面有个问题,那就是真正的西北王是谁?是郓王还是李虎?汴京认为郓王没有这个实力,李虎和折彦直之所以尊奉他,纯粹是利用,想利用他夺取皇统,继而通过他来控制大宋权柄。那么是李虎吗?李虎的实力在代北,他目前并不具备控制陕西和河东的条件,他即使有心控制,折家和西北军会答应?陕西和河东是西北军的势力范围,李虎暂时还不会和折家、和西北将门翻脸。由此推测,西北不过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李虎和西北人因为共同的利益而结盟,而郓王不过是他们攫取这个利益的工具。

    汴京由此拿出对策,离间李虎和西北将门,剥夺郓王的军权,削弱西北将门的军权,破坏这个松散的联盟。

    汴京十万火急下旨,罢免郓王西北大元帅一职,督请郓王即刻返回汴京。既然你李虎说囚禁了王,那你就把他送回汴京,如果你抗旨,那汴京就有攻击的理由了。接着汴京宣布了童贯的十大罪责,叫李虎砍下童贯的脑袋,送到汴京悬示众。

    拜汉王李虎为太保、西北大元帅,董小丑为左副帅,折彦直为右副帅,宇文虚中为大元帅府长史,张孝纯为大元帅府司马。

    拜罗青汉为云中路制置使。西北右副帅折彦直兼领河东路制置使。

    拜钱盖为陕西制置使,拜范致虚为陕西宣抚使。钱盖和范致虚都是文官,其中范致虚还是有名的文人,精通诗词,两人对军事可谓一窍不通。制置司下再设宣抚司,职权重叠,本意是互相牵制,但实际上造成了指挥混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