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一个响亮的耳光-《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良乡大败。宋军一天之内逃回雄州。李彦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密报了梁师成。梁师成马上找来了王安中和李李邦彦是太子一系。他隐藏得很深。梁师成不知道。还以为是自己人。李邦彦听说童贯又败了。暗自高兴。北伐再败。郓王赵楷不可能去河北。这对太子有利。所要他极力赞成奏报。王安中却极力阻止。认为童贯深得皇帝信任。打一场败仗影响不到童贯地地位。而且朝内还有宰相王黼帮他。在目前幽燕形势尚不明朗地情况下仓促攻击童贯。恐怕达不到目地。反而会引起皇帝地反感。

    梁师成随即决定再等等。李邦彦随即密报太子。而王安中则密报知枢密院事郑居中。汴京各方势力摩拳擦掌。准备借着这个机会大打出手了。

    过了三天。童贯报捷。大军攻克了燕京。正在横扫幽燕。北伐成功了。

    这封报捷奏章非常简单。既没有说是谁打下来地燕京。也没有说如何攻克地燕京。皇帝习惯了童贯地报捷奏章。想当然地认为是北伐军打下了燕京。皇帝很高兴。也很恼火。这个童贯老糊涂了。朕叫他包围燕京后马上奏报。然后朕就让郓王去前线统军作战。建功立业。这个老家伙竟然不经奏报。就擅自攻克了燕京?

    不过还来得及。皇帝可以隐瞒燕京大捷地消息。同时下旨命令郓王急赴河北。

    皇帝把王黼、梁师成等一支持自己废嫡立庶地亲信大臣叫来了,一起商量这事。梁师成此刻也接到了李彦的密报,他当即阻止,“官家,燕京是李虎打下来的,我北伐军数日前曾大败于良乡,如今还在白沟边惊魂未定。”

    皇帝傻掉了,瞪大眼睛望着梁师成,难以置信。梁师成急忙拿出李彦的密报给皇帝过目。皇帝龙颜震怒,大骂童贯。

    这下事情复杂了,大宋为了北伐辛辛苦苦准备了十年,结果功亏一篑,一事无成,相反,汉虏李虎却势不可当,连续拿下了西京和燕京,占据了燕云。现在大宋怎么办?就算李虎愿意继续做大宋的藩镇,但他势必要以燕云之地为藩镇,那等于卡住了大宋的脖子,大宋将寝食不安,河北中原甚至汴京直接处在他的威胁之下。尤其严重的是,北伐失败等于给皇帝和主战派大臣们一个响亮的耳光。皇帝不会承担这个责任,主战派的大臣比如童贯、王黼等人肯定要承担北伐失败地罪责,他们将被赶出朝堂,而当初极力反对北伐的主和派大臣则可以乘机上位。

    皇帝和王黼等人急忙商量对策,想来想去,无非三个办法,一是叫李虎交出幽燕,如果李虎拒绝,那就只有打。打是第二个办法,但北伐军两战两败,估计打不过李虎,于大宋和金国、夏国地盟约,请他们出兵,联手打李虎。李虎顾此失彼,无奈之下只得乖乖听大宋的话,继续做藩镇,把幽燕还给大宋。

    那么谁去燕京,逼迫李虎交还幽燕?

    “官家可以请折家出面。”李邦彦乘机进言,举荐签书枢密使折彦直急赴燕京谈判。折家和李虎联姻了,关系亲密,这有助谈判的成功。

    皇帝同意了,请来郑居中和折彦直,商量讨要燕京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