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手舞足蹈-《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北伐大败。接下来怎么办?童贯是主战派。在皇帝和大臣们面前夸下了海口。联辽抗金这种事他不愿干。也不能干。因为他一旦答应辽联抗金。他就是自己打自己地嘴巴。他只有引咎请辞。主动让贤。让别人来主持北伐大计。
《平燕策》是童贯地杰作。收复燕云是童贯地心愿。这不仅仅可以封王。更可以留名青史。试想一个内宦主掌大宋军政二十多年。最后还一举收复了燕云十六州。此等功绩可以说空前绝后。就算“绝后”不可能。但“空前”绝对是历史事实。
当然了。坐到童贯这个位置上。功名利禄其实也就是过眼烟云。童贯未必就看重虚名。但他肯定看中利益。他年纪大了。随时可能两脚一蹬见阎王。但他地亲人。他地家族。他地兄弟朋友。他地一帮忠心耿耿地部属。这些人都是“童贯”这棵“参天大树”地枝叶。童贯即使死了。也要把他们安排好。所以现在他不能下台。他一旦下台。被朝堂上地对手打倒。那整棵大树就倒了。所以童贯必须咬牙撑下去。把北伐地最终目标完成了。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靠武力收复幽燕几乎不可能了,一则短期内无法凑足十万以上的军队,这个十万不是虚数,而是实打实的数量,二则女真人的手已经升到西京了,此刻他们看到机会来了,必然要染指幽燕,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朝堂上的主战、主和之争随着这次战败而愈激烈,两派为了争权夺利势必大打出手,皇帝最终选择哪一种策略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从现状来说,显然议和契丹,联辽抗金会占据上风,因为这符合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国政原则,而且现状也迫使大宋必须走这一条路。
童贯若想扭转当前的不利形势,唯一地途径就是指望李虎在代北战场上击败女真人,然后兵出居庸关,和宋军两路夹击。这个计策实现的可能很大,但令人头痛的是,假若李虎占据了燕京,他不愿意走了,那怎么办?宋军和李虎反目为仇,等于便宜了女真人,还有西夏人,甚至只剩下一口气的契丹人也可能因此复活,所以大宋不敢打,但李虎是个赌徒,他也许敢打,也许借此机会要挟大宋,把燕云全部做为他的藩镇。
童贯于是给出了一个方案,这个方案报送汴京后,汴京也同意了,皇帝还特意给了童贯临时调兵权。
童贯的方案是,我全力支援你,给你钱粮武器和兵力上的支援,帮你击败女真人。你帮我攻打燕京。打下燕京后,你必须撤回山后,否则,我将切断给你的援助,断绝两地的回易,然后联合女真人消灭你。
童贯地威胁虽然让人不舒服,但他这个主意地确非常不错,李虎现在急需钱粮武器和军队,而童贯正好给以给他。义军如果得到了大宋的全力援助,这一仗至少有一半胜算。
董小丑、铁鹰、霍六哥和胡涂等人看到这份书信,个个喜形于色。大宋终于撑不下去,不得不求助于李虎了。
宇文虚中却知道其中地奥妙。李虎是大宋的藩镇,是大宋的臣属,但同时也是大宋的隐患。大宋人很矛盾,用他吧,担心养虎为患,消灭他吧,又把引火烧身。这种矛盾心理造成大宋皇帝和朝廷进退两难,于是出现了这种奇怪的局面。
汴京的郑居中用密信的方式逼迫河东路给李虎暗中输送援助,而河北宣抚司的童贯却拿河东的援助做为条件,逼迫李虎无偿帮助他打燕京。这两件事肯定都得到了皇帝的同意和授权,但皇帝不出面,朝廷也不出面,枢密院的郑居中也不出面,最后让童贯和张孝纯出面,如果出事了,责任都是两河宣抚司的,都是童贯和张孝纯的。
这是大宋朝堂最为典型的一种推卸责任的国政运作方式。
刘来干什么?他代表童贯来的,他主持和监督此策的实施,假如李虎在大同打败了,或者李虎占据了燕京死皮赖脸的不走,最后责任就是童贯的,张孝纯也跑不掉,一块儿跟着倒霉吧。
宇文虚中很愤怒,说到底,皇帝和童贯还是死要面子,还是要名扬千古的功绩,还是要打幽燕消灭辽国,他们明明知道女真人已经打到家门口,已经威胁到大宋的安全,但还是不愿修改策略,还是无法放弃既得利益,还是无法控制对千古功绩的,非要动北伐大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