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顾玠的反击-《子非良媒》


    第(2/3)页

    而她心底有多少的薄凉,旁人又岂能知道。

    正在这时,外面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是谷焦从外面急匆匆的跑了进来,额头上满是细汗,喘的是上气不接下气。

    “皇后娘娘,昭阳殿起火了,您快去瞧瞧罢。”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急匆匆的说。

    皇后的凤眸猛地张开,一下子从凤榻上站起身来,连声音都变了,“皇上可还在昭阳殿里?”

    昭阳殿乃是封凰的寝宫,但凡他在金銮殿有批阅不完的折子,都会拿回宫里批阅的。

    谷焦忙答道:“回皇后娘娘的话,请您放心,皇上正在金銮殿里跟大臣议事呢,这会子听到走水了,也忙赶了过去。”

    这皇宫的走水并不多见,如今新年降至,而且贤贵妃有刚刚殁了,只怕又会传出来什么流言蜚语

    。

    毕竟封凰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难免会有旧朝的老臣从中作梗,弄得人心惶惶的。

    皇后赶紧披上了衣衫,急匆匆的往殿外走去,此出了殿门,便瞧见东边天上一阵火光,几乎连房上的琉璃瓦都映成了一片的通红。

    她忙赶了过去,却见昭阳殿陷入了一片的火海中,整座寝殿已经烧了一半,奴才们已经见殿旁的墙壁给断开了,以免火势蔓延。

    林萼华见太监们正往寝殿的木头上泼水,而封凰站在不远处指挥者那些奴才们。

    她忙走了过去,然后恭恭敬敬的道:“臣妾给皇上请安,只是这好端端的怎么起火了。”

    封凰的脸被火光映的通红,他脸上的表情却依旧平淡,连声音也暗淡的如秋水,“是昭阳殿的一个小太监打翻了炭盆,已经关起来了。”

    林萼华刚要说话,却见火光中冲出来一个小太监,脸上漆黑一片,直跪在封凰的面前,“奴才该死,没有能找到皇上要的东西。”

    林萼华不由得脸色一变,竟不知道的什么东西竟这样的珍贵。

    而就在此时,封凰却一把将一旁经过的太监手里的水盆抢了过来,然后兜头兜脑的倒在了自己的身上。

    林萼华立刻知道了什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随即哭道:“皇上您不能去,您要是伤到了龙体,臣妾万死难辞其咎。”

    刘玄武也知道他要做什么,一边磕头,一边嚎啕大哭道:“皇上,您只想着这江山社稷,也不能去啊。”

    对于自己的妻子和贴身的奴才的哀求他却没有一丝的怜悯,似乎因为他们的阻拦而显得有些不悦,“朕有什么好歹,你们只管扶持陌殊登上皇位。”

    说完他撇下众人,只冲到燃起大火的昭阳殿内,只剩下一堆人在那里干瞪着眼,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了。

    还是林萼华先从震惊中缓过来,急道:“快去救皇上。”

    身边的太监也顾不得生死了,忙要往殿内冲,谁知还没走几步,便瞧见封凰从殿内冲了出来,那身明黄色的龙袍被烧出了几个黑洞。

    一行人忙迎了上去,却见皇帝跑出昭阳殿没几步,整座大殿便轰然倒塌,砸下来的牌匾直离着他有半步只遥远。

    封凰一下子跌倒在了地上,所有人都吓得魂飞魄散,忙将他搀扶起来,却见他脸色惨白,手里却紧紧的攥着一个手臂般长短的铁盒子。

    众人也不知道是什么要紧的东西,只能连人带东西的一起放在龙撵上,也顾不得火势了,只赶紧将他送到了金銮殿内。

    林萼华急的是坐立难安,等太医诊治完之后,她忙问道:“皇上如何了?”

    太医忙道:“回皇后娘娘的话,不过是呛了几口烟,没有什么大碍,微臣这就写一道温和的药方

    子,服侍皇上用下便是。”

    听到封凰安然无恙,林萼华重重的松了口气,便赶紧叫宫女们去熬药,然后又生怕众人吵到了封凰,便将所有人都打发了出去。

    她拧着热帕子擦拭着封凰脸上的脏污,待擦拭手的时候,他紧紧攥着的盒子慢慢的落到了床榻之上。

    林萼华一刹那间很想知道里面是什么,究竟是什么能让他这样不顾性命的去找。

    她慢慢的将那铁盒子拿在手里,心口紧张的好像有什么东西即刻跳出来一般。

    那盒子上还带着未散去的余温,将她的手指烫的通红。伴随着“吧嗒”一声盒子被打开,却见里面竟然是虞折烟的那张画像。

    只是那张画像隐隐的有些发黑了,但是那张明媚的脸,却如同锋利的针,狠狠的从眼睛窜到她的心口。

    待她从金銮殿内出来,却见太子满脸担忧的站在殿外,因为她吩咐过任何人不能打扰,连陌殊也被拦到了门外。

    见到她出来了,陌殊也顾不得太子的礼仪,只急道:“母后,父皇如何了?”

    瞧着这个孩子,林萼华不由得想起来那张画像上的女子,竟是那样的刺眼。

    她的声音不像是往常一样的温柔,似乎与太子之间有了隔阂,“无碍,已经服下药了,只怕一会子便会醒了,你回东宫念书去罢。”

    陌殊十分的担心自己的父皇,见母后这样的说了,也不敢反驳,只恭恭敬敬的称“是。”然后转身便走。

    然而他还没走几步,林萼华的声音却再次的传来,,“听侍奉你的太监说你想要出宫是吗?”

    “回母后的话,儿臣只是听闻母亲在宫外过的艰难,只想去看看。”陌殊便是在聪慧,也不过是个孩子,有些不该说的话,却没有隐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