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鏖战(4)-《大宋之光》
第(2/3)页
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韩德让听萧燕燕将高适的《淇上别刘少府子英》全诗吟诵出来,感慨不已道:“高适诗句中的黎阳渡就是黄河上的渡口也就黎阳津,对面是白马津;黎阳津和白马津是通向汴梁的唯一浮桥,而黄河这个牛脾气能让黎阳津存在多长时间那就很难预测了!”
萧燕燕听韩德让如此讲,扬扬手臂道:“让哥哥我们现在只谈诗词不说黄河上的渡口好不好,一说黄河上的渡口小妹诗意全无!”
“那是那是!”韩德让打躬作揖道:“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李白来到白马津北渡黄河到黎阳;然后游历幽燕。李白站在渡口俯瞰黄河浊浪远眺对岸黎阳不禁诗情澎湃,坐骑之上挽缰悲壮长吟《发白马》: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武王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杨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嗟峨。萧条万里外,更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色虎戢金戈。”
萧燕燕见韩德让将李白的诗句吟诵完毕,又一次把脑袋贴在他宽厚的胸部上深情道:“让哥哥好记性,竟然熟悉地记着李白的诗句!”
把脑袋从韩德让胸前抬起来咽咽喉咙道:“李白此诗歌颂了中原一位将军发兵出征,征讨胡人,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的丰功伟绩;体现了诗人雄伟豪放,想像丰富、语言奇异、色彩瑰丽诗风的诗风!”
萧燕燕说完这些话,不禁蹙蹙眉头道:“让哥哥,中原人骂的胡人就是我们,李白写的诗歌颂唐朝将军讨伐胡人;燕妹却在为他唱赞歌!”
韩德让笑声呵呵道:“燕妹多虑啦!李白诗句中的胡人指的是那些野蛮民族,而我大辽早就是文明一支继承了华夏的正统文化;怎么会是胡人?”
顿了一下振振精神道:“大辽用孔孟、黄老治理国家,国泰民安,四方折服;只有宋朝一直跟我们作对,那好,只有灭了它!”
紧握拳头狠狠砸在一颗大树上道:“懦弱皇帝赵恒经营的宋朝,马上就要被辽国铁蹄踏平;只要踢平宋朝,燕妹坐主中原,实现华夏民族大一统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萧燕燕暧昧地瞥了韩德让一眼莞尔一笑,道:“识吾者让哥哥也!”
韩德让意犹未尽:“以大漠孤烟,雄风铁骑的边塞诗著称的唐代诗人高适;用黎阳风物为题材的诗作达十几首。这些诗多是怀友酬别的性情之作,显示了诗人的另一番情怀: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桑叶原上起,河凌山下深。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呤。高适与友人黎阳渡依依惜别的情景令人愁肠嗟叹!”
萧燕燕接上话:“在高适前后,江总、谢偃、刘禹锡、骆宾王、王维、岑参、贾岛都在黎阳留下了传世佳作!”
萧燕燕正跟韩德让谈论黎阳渡和白马渡的诗句,只见辽圣宗耶律隆绪和几十个将士走了过来。
耶律隆绪给萧太后和韩德让施过礼,指指身后的王继忠道:“父王、母后,儿臣和众将士搞到渡河的船只和工具啦!这还要感谢王将军!”耶律隆绪指指身后的宋朝降将王继忠。
王继忠的父亲王珫曾任武骑指挥使,戍守瓦桥关。王继忠自幼丧父,六岁时补任东西班殿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