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辽军逼近(5)-《大宋之光》
第(1/3)页
宋真宗在党争中左右逢源,韬光养晦的沉稳比他爹赵光义,他伯赵匡胤高明多了。
真宗朝的党争沿袭到王安石变法中后形成新党和旧党旷日持久的杀伐;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苏轼这些经天纬地的大文豪全都裹卷进去,及至明朝的浙党、东林党争,不知让多少文人学士马失前蹄;甚至对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然而他们却乐此不彼。
文人之间的攻犴、杀伐是人性之恶的彰显,就像动物世界中动物;同性相见总要厮斗一番,人身上的动物性不会逆转;几千年过去了不仅未减而且越发的强盛。
北宋的灭亡就是党阀的结果,从宋真宗朝开始;北党和南党的斗争,熙宁年间新党、旧党的斗法;直到国家灭亡也未终止,明朝承接了宋朝的党阀;**互相倾轧朝政终倒被夷狄倾覆。
党阀本是一种愚蠢的举做,但像王安石、司马光这样的大儒都不能摆脱这样的魔咒,并为了党争而党争;王安石变法全盘被司马光否定了。
苏东坡那样的乐天派大文人也被牵连党争之中,名字还被蔡京刻在“元祐党人碑”上鞭挞。
这样的政治环境,哪个文人能顺风顺水、心想事成?
所以,宋朝的文人日子并不好过,连蔡京那样的官场老鬼也都几起几落;到死的时候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就是宋朝的现实,表面看是政治清明、结构合理;但所有的风向标都掌握在一两个人的手里,他们朝哪边倾斜就会压死反方向的人;而一旦风向标一变另一批人又将遭殃。
所以,即便是文人掌管天下;他们依然很难摆脱皇帝集权的限制,内斗也在所难免;这也是皇帝想看到的。
而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历来保守和激进两派也都是针锋相对的,针锋相对的两派争执不断;皇上老儿才会在其中游刃有余承当和事佬维护自己的政权。
毋容置疑,宋真宗是官场高手,他表面上看起来仁慈、一副悲悯的形象;其实那是是给大臣们上眼药。
正因为宋真宗那种懦弱、可欺模样,才博得北党、南党的共同拥戴;他自己则在两党争执中立于不败之地。
像郑爽这样血气方刚的后世愤青一见宋真宗的仁慈模样,取而代之的意识早被融化而变成岳飞那样的精忠报国英雄。
一言以蔽之,郑爽要拉危难中的宋真宗一把;郑爽要是不拉宋真宗一把北宋的灭亡不是徽宗赵佶而是真宗赵恒,什么叫顶天立地的英雄?郑爽就是……
郑爽站在垂拱殿的朝堂上,思绪奔放地把自己要想的事情捋抹一遍回过神来走到薛世三和秦始皇道:“爷爷,您和影子前辈率领铁鹘军十三支战队火速赶往滑州;配合魏胜、魏春、魏风,和组织起来的乡民拦截辽军向汴京运动;小可在后面组织一支强悍禁军很快赶到!”
郑爽说着把拳头紧握起来在空中虚晃一下对薛世三、秦始皇,也是对满朝的文武大臣道:“两军相遇勇者胜,辽国萧太后这只母大虫试图效仿先祖耶律德光;让我们的陛下做石敬瑭,再让她的虎狼之师进入汴梁打谷草;那好,我们就在距离汴梁300里地滑州将她干掉!”
郑爽俨然真正的皇上,对立于朝堂上的文武大臣进行训导:“大家难道没有看清母大虫萧燕燕的贼心诡计,她让新任国师阿莫异能统军包围遂城做个假象;自己则率领大军直奔汴京,到了滑州后又派出疑兵出现在封丘佯装从那里度过黄河;其实她的主力要从滑州黄河浮桥上度过直插汴梁!”
郑爽竟把萧绰称呼母大虫,跟梁山好汉顾大嫂拉到一条板凳上;其实萧绰比顾大嫂远见多了,顾大嫂充其量只算一个武妇;萧绰却是敢和武则天媲美的政治家。
郑爽说完上面的话伸长脖子咽咽喉咙道:“有人说萧燕燕率领的辽军既然要走滑州黄河浮桥,那还不赶紧将浮桥拆除!拆除浮桥是愚蠢不过的馊主意,拆除了浮桥我军如何向辽军发起攻击!”
郑爽这些长志气的话,是宋真宗不再紧张;一开始得得瑟瑟的文武大臣也慢慢安定下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