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宋朝女子 (8)-《大宋之光》
第(2/3)页
当时归于他麾下为他效劳的,武将有李世劾、程咬金、秦叔宝、翟长孙、秦武通、尉迟恭等能征善战的骠勇大将。
文臣则有杜如海、房玄龄、虞世南、姚士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清明、孔颖达、盖文远、许敬宗等“十八学士”,真可谓贤臣如云,势力盖天。
李世民拥有这样通人的局面,自然令当时贪酒好色的无能太子李建成不安;出于猜疑和嫉妒之心,他联合三弟李元吉企图谋害同胞兄弟李世民;阴谋却被李世民手下的谋士察觉。
迫于无奈,在大舅子长孙无忌和谋臣房玄龄的力劝下,李世民终于痛下决心在玄武门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不久,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事实上,唐太祖李渊心中最赏识的也是他这个二儿子。
对于这种骨肉相残的惨剧,长孙王妃原本是极力反对的;但面对残酷的政.治.斗.争她一个女子又能怎么样呢?她只好勉力地理解丈夫。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因年事已高而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水涨船高,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应验了卜卦先生说她“坤载万物”的预言。
作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之而骄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
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象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着孝道。
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
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
当初隋文帝的独孤皇后虽然也曾把后宫治理得井然有序,但她靠的是专制的政策和手腕;而长孙皇后只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就无言地影响和感化了整个后宫的气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致志料理军国大事;难怪唐太宗对她十分敬服。
虽然长孙皇后出身显贵之家,如今又富拥天下;但她却一直遵奉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饮食宴庆也从不铺张,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尚;恰好为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治国政策的施行作出了榜样。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
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它妾就不了解了……”
刘娥讲完长孙皇后这段事,眼睛便就湿润起来;凝视着淳于婉云不说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