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被淹没的丰功伟绩-《异界至尊妖圣》


    第(3/3)页

    拓跋焘即位后,善于审时度势。他在采取战争手段的同时,根据形势,也力争通过通使、贡赐、联姻,缓和与敌对政权间的矛盾,建立友好关系。

    拓跋焘统治的三十年间,北魏和柔然、刘宋、胡夏,北燕、北凉,互通使节,相互贡赐财物的事实不胜枚举。相互联姻,也不乏其例。

    神麚元年,拓跋焘把俘虏的夏国皇帝赫连昌迎至首都平城,不仅供奉丰厚,封爵为王,并将其妹始平公主嫁给赫连昌。

    在此之前,拓跋焘已纳赫连昌的三个妹妹为妃,并立其一妹为皇后。

    延和二年,拓跋焘派使臣册封北凉君主沮渠牧犍为王,并将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纳沮渠牧犍之妹兴平公主为昭仪。

    延和三年,拓跋焘以西海公主嫁柔然可汗吴提,并纳其妹为夫人。

    太平真君十一年,拓跋焘率军伐宋,直抵瓜步。在胜利形势下,他主动遣使求和、请婚。他以其孙示宋使曰:“吾远来至此,非欲为功名,实欲继好息民,永结缘援。宋若能以女妻此孙,我以女妻武陵王,自今匹马不复南顾。”

    表示了他要通过联姻,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当然太武帝采用联姻、通使、贡赐等手段的动机,并不是很纯正的。

    拓跋焘作为一个外族政权,却注重发展生产,奖励农业。

    拓跋焘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能有效地使用战争和和平手段,足见对经济,思想文化建设也很重视。

    拓跋焘道:“财者,军国之本”

    。拓跋焘懂得物质财富是关系到战争胜负,政权存亡的大事。

    拓跋焘根据其统治区民族众多,生产方式不一等情况,坚持实行不改变各族人民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政策。

    既重视汉族人民农业生产,也重视少数民族的畜牧射猎习惯。通过发展农牧业生产,征收人民租调,接受各族朝贡和通过战争掠夺等手段来增加物质财富,保证军国费用。

    太延五年,拓跋焘采纳高允“广田积谷”的建议,下令“悉除田禁,以赋百姓”。

    太平真君五年,拓跋焘采纳古弼建议,削减上谷苑囿之半为民田。

    太平真君末年,太子拓跋晃监国,推行有牛和无牛人户换工种田做法,“垦田大为增辟”。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