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新的训练-《她在冰上光芒万丈》
            
            
            
                
    第(2/3)页
    傅易青:“那就滑这个,我让流北记录一下你现在的数据。”
    舒苒点了头,脚下蹬冰,一下便到了场中央。
    每一个选手,对于曾经的表演内容都不会忘记,因为每一个节目都滑了成千上万遍,即便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但只要听到音乐,他们的肢体似是被音乐牵线着摆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
    舒苒毫无保留地表演,变化的步法稍稍有些遗忘,她便自由组合接续步,但动作并不算太流畅,最直接的问题还是在跳跃上,除却一个差点摔倒的3T,其余的跳跃全部失败。
    摔得惨烈程度从在旁观看的许婧瑜的心疼表情上就能看出。
    舒苒已经有所预感地滑出场,“怎么样?”
    傅易青面色凝重,“艺术表现能力还在,所有的问题都在技术上。体力不够,后半段的起跳高度完全比不上前面的,旋转周数不够,旋转时浮腿的抬起动作看上去没有以前那么轻松……”
    舒苒没想到傅易青的点评这么犀利,几乎把她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问题都给指了出来,顿时让舒苒有一种曾经那个严厉且铁面无情的傅易青又回来了的感觉。
    “好了好了。”秦流北也听不下去,忍不住打断傅易青,“来看看我的。”
    其余三人便抬起眸光,只看到屏幕上一组组的数据以及一个个复杂的数学公式以及图表,文字少得可怜。
    舒苒相信这些数据恐怕只有秦流北才看得懂。
    秦流北指着其中一张图,道,“首先是体力问题,这个就算我和老傅不说,你应该也感觉到自己滑得很吃力吧?”
    舒苒老实点头。
    秦流北继续:“其次,落冰时你始终是向滑行方向倒,你的平衡点没有找对,以前你的平衡点是在落冰时的斜45°角上,包括落冰后右腿和冰面所构成的角度也是45°,但是你今天在空中开始落冰的角度却是15°,落冰后的角度也只有18°,这说明你的起跳高度不够,其次还在于你的转速,你的转速慢了。”
    傅易青双手抱臂,“起跳高度不够,转速下降,导致你有两个跳跃出现周数不足的问题,所以一直摔。”
    秦流北打了个响指,“没错。”
    舒苒的眉头拧到了一处。
    “还有一点老傅刚才也提到了,你的贝尔曼旋转抬起浮腿时,浮腿的膝盖弯曲度太明显,所以你还要训练韧带,这里出现了旋转周数不足的问题,所以问题还是在于体力和腿部肌群组上。”
    这么一连串听下来,舒苒只明白了一点,她有很多问题。
    舒苒顿时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停训一年之久,以至于她遇到了训练有史以来最大的困难。
    “但是,这对于我们而言,也许会是一个好消息。”
    说话的是傅易青。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看向他,舒苒和许婧瑜是不解,秦流北则是一脸的惊恐神色,仿佛在想“我倒要看看你要怎么瞎说”。
    傅易青:“正因为你都忘了,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纠正你以前的一些小错误,比如有时候会错刃之类的问题,你今天都没有出现。”
    舒苒有些哭笑不得,“傅教练,你就别安慰我了。”
    “他说得对。”秦流北一脸恍然,“我刚才还以为他是要安慰你,但是你今天,确实没有出现过错刃的问题。”
    就拿认字这件事来说,一个孩子尚不识得许多字的时候看一本书,他对一个不认识的字会有错误的读音,这个错误的读音会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而被熟知,往后再看到这个字,他在心底首先想起的仍旧是这个字的错误读音,除非有意识地一直记住,否则很难纠正错误。
    滑冰也是一样的道理。
    运动员们的训练大多从4、5岁开始,那时年少无知,如果教练没有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那么错误动作在成年后就很难改正,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不少世界级别的名将多次出现错刃问题却没法纠正的原因,而错刃这个问题最大的关键在于,纠正就得推翻曾经的训练习惯,训练习惯是一个运动员从小养成的。
    这个问题就好比,一个人从小用左手拿筷子的人,长大后被告知得用右手拿筷子,他的右手能拿,但即便在艰苦的训练中学会了右手拿筷,熟悉度也不比不上左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