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临近岁末,胤禵更忙了些,白里日倒不常来,舒宜乐得清净。 园子里的腊梅值季,离东院最近,香气随风而动,幽浮盈楣。舒宜提笔默写着诗句,她的小楷已有所成了,宣纸上几行字错落而下,生动之致。 今日胤禵早休,他见舒宜日日闷在房里以为她抑郁未消,趁着得闲,赶紧来陪陪她。 舒宜继续书着诗词,只淡淡的说了一句:“你今日回来得早。” 他脱了氅衣,只着一件石青色暗纹的常服袍:“我好不容易得闲,你就不能对我热情点,西院那两位天天眼巴巴地等着我过去呢。” “你知道人家盼着,也不过去看看,锦绣也就算了,敏敏那边弘春还小,你理应多关照些。”她终于写完了,将那兼毫笔搁在青玉笔枕上。 胤禵走到她身后,看她书的字,言道:“你这么大度,宁愿我去别人房里?” “反正我们还没有夫妻之实,我要为玛嬷守孝,你在我这岂不浪费。” “那我也同你一起守着吧。”胤禵不再答她的话,一字一句地念起她誊写的诗词来:“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胤禵眼角眉梢笑意弥漫,问道:“没来由的写这个做什么?” “我有一个小名,就藏在这诗里,你来猜猜,是哪两个字?” 胤禵自然知道她的小名,假装琢磨了半天,用手指着“岁岁”两个字。 舒宜终于展露笑颜,抬头问他:“你怎么猜到的?” 胤禵回她:“我只是觉得这名字很配你!” 其实这是舒宜在现代的小名,她幼时与唐宁在苏州的孤儿院长大,彼时她五六岁,学着电视中的老师唱起小曲来,声音珠玉般婉转清脆。老师觉着她有天赋,就将她送去了少年宫学习,教琵琶和评弹的老师听了她的声音很喜欢,便给她取了个小名叫岁岁。 后来她随着唐宁去了帝都求学,还曾在茶馆里弹琵琶唱曲打暑假工。 只是弹琵琶唱曲在现代是一门技艺,在古代那是伶人的工作,贵族的格格、小姐不能在人前表演,只做闺房之乐。 “胤禵。”舒宜轻声唤他。 “在呢。” 胤禵正在收她的手书,他喜欢将她写的字、画的画都分门别类的收起来,起先舒宜总是拦着,觉着没什么价值,后面就随着他了。 舒宜坐在玫瑰椅上,手杵着桌子上,看着他不疾不徐地收拾纸张:“以后有机会,我给你弹琵琶、唱我们那儿的歌谣好不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