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19章 说英雄,谁是欢乐英雄? 江水滔滔,风烟平阔,黄鹤楼楼上楼下,仍有不少风流名士的墨迹词章。 唯因黄鹤楼下的街道上,市贩聚集,叫卖喧嚣,充斥着一股鱼虾腥味和其他鸡鸭犬豕的气味,脏污满地,本来恁地诗意的黄鹤楼,已经面目全非。 不过贩夫、商贾们都知道,慕名而来此的人,未必旨在游览风景,乘机还可以逛逛市集。连同烟女子,也停舟江上,箫招琴抚,陪客侑酒。 李忘尘圆脸笑面,双手空空,一身白衫,看上去是个极好亲近的富家公子,漫步来到了黄鹤楼游览风景名胜。 周围人看他衣着不凡、气质华贵,都凑了上来,多作招呼。 有人要他去看看古玩字画,有人要他去瞅瞅美人舞姬,有人邀请他听听婉转萧琴,李忘尘本来觉得很有趣,忽然目光移动,被某处吸引了注意。 他不管不顾,却去往了街头一处好大的空地,那里一群人围拢成圆圈, 发出阵阵惊呼, 交头接耳,显然是一伙卖艺者。李忘尘挤了进去,凑热闹般看了两眼,只见里面一个年轻人正在翻腾起跳, 整个人影影绰绰, 许久也不停歇,另一个年轻人坐在一旁, 吱吱呀呀地拉着二胡, 传来悠长婉转的曲声,嘴里相伴清喝, 咿咿呀呀, 声旷气足。 旁边的人大叫道,“三百二十一,三百二十二……”听起来,似乎在说那翻跟头的年轻人, 已连翻三百多个跟头了。 而李忘尘一看这两个人, 就知道他们都是武功不俗之辈。 那个拉二胡、唱曲子的, 将一些武功手法, 运用到了吹拉弹唱上面。 二胡的声音本来凄厉惨淡, 但是到了这年轻人手中,却似乎能冒出一些铿锵有力、辽阔悠远的意境, 令人直觉看到了天高海阔, 心胸中许多不平之气顿去。 他的歌声更是清亮透彻,宛若山呼海啸一般, 意境开阔,曲风雄浑, 骤然扑来,有排山倒海的气派, 令人不自觉受其吸引。 仔细一听,词是苏学士的“大江东去”。 常人都是用铁板琵琶弹唱, 方能迎合此词浩大, 但这人居然用凄厉二胡伴唱, 也真是头一回了。 这自然是内功深厚、招式纯熟的象征,但若不曾真正学过乐理, 深知深谙世情, 也绝对无有这样一番演绎。 而前方那翻跟头的年轻人,则在乐曲歌声之中继续翻跟头, 整个人好似已停不下来,身影翻飞腾跃,令人难以想象他到底何来的精力。旁边的人嘴巴连动,三百四十三、三百四十四一路念了下去,念得口干舌燥,数都数得累了,他的动作却还是一如既往地稳定而标准,呼呼呼呼风声不住,令人心惊。 李忘尘目光一动,瞧见旁边有个木板,上面用毛笔写着“此处请赏”四个大字,字迹居然也是龙飞凤舞、神采内蕴,乃是极为出色的一手好字。 木板下摆着个铁盘子,里面有三三两两的一堆铜板。 嘿,哪有这样卖艺的?李忘尘忽然明白了,忍不住笑了笑。 通常的卖艺,是表演者先整个“彩行”, 即开门见山的一套功夫,但却止步于此,之后告一段落,由小童过来纳钱。须得交上几文钱币,再令卖艺者说上几句漂亮话语,方能继续下去。 这般你来我往,卖艺者的身份自然放得极低,但却往往能收获颇丰。 而似这两个年轻人的作为,却全然是另一套了。 李忘尘试着上前交去一锭银子,周围人传来惊呼,都以变化的目光审视这位圆脸公子。但卖艺的两人目光只是一动, 看了银子一眼, 彼此动作却丝毫不停, 歌继续唱,跟头继续翻,显然并未被银钱打动的痕迹,也更没有停下来给金主感谢的意思。 这下明了了,原来是两个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估计是和自己有了一番处境,但是自己能放下心理负担去偷钱啊不对,是拿钱,他们却宁愿靠本事过活。 不过现在看来,这思路似乎遇到了障碍。 两人不可否认的有真本事。 但老实说,再好听的歌曲,若唱歌着曲的是个男人汉子,听多了也就腻了;再令人惊叹的跟头,若一直就是这样单调的翻跟头,见久了也就无趣了。 两人边上时时围拢着许多人,但人们来来往往,甚少有停驻下来久观者,其中愿意交钱的就更少了。 一看李忘尘这么个一号金主、榜一大哥都未曾得到什么礼遇,其他人更不愿意交钱,反正交钱也是看,不交钱也是看,那么为何要多费些礼金吗? 大宋虽是富庶,也实在没有那样多有钱的闲人。 除了李忘尘。 他人来来去去,只有李忘尘一直围拢在这两个卖艺人的身边,蹲着看他们的卖艺。歌曲从铿锵有力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变作缠绵哀怨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胡曲风一变,凄凄惨惨,给人迷离幻梦的感受,许多旁人一听,都忍不住落下泪来。 但眼泪可以去,银子是万万掏不出来的。 只有李忘尘在掏银子,他是看了一会儿,就伸手掏出一锭银子,又看一会儿,就又掏出一锭银子。 若有人特别注意到,会发现他每两次掏出银子相隔的时间,其实都差不多。 就这样,银子在铁盘子里堆码起来,化作了一座小山,普通卖艺者若能得到这样一笔钱财,只怕一年半载都不愁吃穿,可是两个卖艺者还是不搭理李忘尘。 如此一般,三个人直耗了许久,那翻跟头的似乎已翻过了数千之数,直往上万数值翻去,那唱曲的曲风数变乃至于数十变,无一重复,足见其底蕴深厚。 李忘尘当然也继续掏银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