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烽烟又起(求收藏)-《血色汉末》


    第(3/3)页

    本来作为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带兵无可厚非,可谁知张让注定不想让姜麒消停。

    一轮议论后,便点出了刚刚带兵入并州的姜麒。并且张让还指出姜麒在带兵走之前,在朝会上说过这凉州叛军野心不死的言论。

    如此一来,天子也觉得让屡战屡胜的姜麒带兵或许更好,最少节省开支。由此便有了让皇甫嵩镇守长安、守护皇陵,让姜麒回师的旨意。

    “主公可成发生大事?”看到姜麒神色凝重的看着书信,田丰担忧的问道。

    “传阅一下吧!”姜麒也没解释,随即将书信递了过去让他们自己看,接着闭目沉思了起来。

    田丰看着姜麒出现少有的苦涩,便知道这事小不了,赶紧起身接过书信,仔细看了起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不但是田丰,一一看过书信的几个谋士神色都紧张了起来。

    虽然当初在匆匆离开洛阳之时,大家都知道可能会有今天,可这刚抽身出来,便发生这种事情确实有些头痛。

    在座者皆是有抱负之人,也希望能为朝廷效力,可看过种种之后也都有些心灰意冷的意思,深怕回去便一切都结束了。

    “当初在洛阳之时世人皆畏我等如虎狼,可这刚出来几天便想念我等,真当我等都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之玩物否!”最后拿到书信的辛毗,轻轻弹了下那锦布玩世不恭的说道。

    “佐治不得胡言,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作为臣子怎能妄言!”虽然不用担心有人会去告密,但荀攸还是提醒道。毕竟如今以辛毗的地位,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人看成姜麒的授意。

    “按理说,着朝中既然选择了皇甫将军出镇长安,应该不会再派主公才是!看来这是有人想使坏啊!”田丰也觉得其中确实有些奇怪,出言说道。

    “一、军怎能有二帅,更何况调遣上将军;再者,关乎京畿安危,论资历、战术,这朝中肯定会选择更持重的皇甫将军,而非锋芒毕露的主公才是。”荀彧起身神色严峻的接着分析道。

    “想必是有人保举了主公,可这书信并未提及,看来定是那祸国殃民的中官所为。这些奸佞一定是看中我军刚刚出发长途跋涉,如若辗转长安之后肯定疲惫不堪。到时遇到如同虎狼的羌胡之人定当受挫,那样他们的目的便达到了。”辛毗接话道。

    “文若、佐治说的确实有些道理,这些中官用心可谓不得不毒辣。如若主公答应正中下怀,如若主公不受,那他们更是可以借机发作,此乃名副其实的阳谋也!”戏志才附和着赞同道。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冥思苦想半天的姜麒一下拍案而起,命令道:“有何不可。子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文若执笔为本将修书一封上奏朝廷!”

    “遵命、、、”看到姜麒心情大好,荀彧猜想这是已经做出了决定,赶紧起身拿出笔墨、奏本等物,等待姜麒发话。

    “得问蛮夷侵我疆土、百姓流离失所,臣痛心疾首,为保朝廷安危,臣本当克日回师救援,但因路途遥远,恐到之时叛军以侵入关隘,京畿蒙难。顾今保河东太守董卓为将,即刻从河东发兵左冯翊,牵制敌军。待左车骑将军到达之时,叛贼定会北、、、、”

    “麒思绪良久,察叛军虽有十万之众,但多皆携裹之众不足为惧。为今心腹惟侵我上郡、溯方之胡贼也,如胡破上郡,合西凉贼兵一处,天下当危!为我皇江山稳固,臣愿携两万之士兵,出上郡拦南下的豺狼。”

    “此战,一者可解胡人压境之危,二者可收复失地、震慑宵小,三者大军进入西河郡,即可兵发北地截断胡人退路、、、、”随着姜麒口述,很快在荀彧的润色之下,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奏本踏上了回京的旅途。

    “主公这招围魏救赵使得高明啊!任谁也说不出半点不是也。”明白各种缘由后荀攸忍不住赞叹道。

    “话虽如此,不过我等得早日入得西河,这样才能不留把柄,如今就得辛苦诸位了!”姜麒微微一笑,接着郑重其事的对着众人行一礼拜托道。

    “愿为主公效劳、、、、、”随即众人赶紧起身还礼,接着便各自出帐行动起来。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