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的意思是说,正统已然在北?” “朕已失了上天眷顾?!” “臣不敢……” 司马曜脸色苍白,不再说话。责问一个敢说真话的官员没有任何意义。他说的确实代表了一部分实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朝堂一片吓人的沉默。 “继续说来。”司马曜道,“朕倒想看看,民间风向究竟如何了……” “北方创立了一种独特的戏曲形式,文辞清丽,曲调婉转,火遍了北方的各大市镇之后,逐渐也传到了南方来。虽然官府屡屡禁止,但却是越禁越盛,水陆枢纽之地总有传唱。甚至,各大家族都私下豢养戏班,调练歌舞,这俨然成了一种风尚!家家皆以豢养戏班为荣!” 这就是后世流行的昆曲了!东晋文人尚清尚玄,最爱高雅华丽之物。杨风正是借用这一点,将后世最著名的几曲传世名作都搬了过来!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短短几字,满目繁华,他们怎么可能不喜欢! 观众看得一愣,“哈,文化入侵?” “就,就连朝臣都如此?”司马曜怒道。 朝堂上有几人心虚地低下了头。 另外几人原本不了解这种北传戏曲,但一听这几句唱词,立刻面露惊叹艳羡之光! 他们都是知名大儒,对文字有种本能的痴迷与喜爱! 察觉到表情不对后,立刻低下头去。 司马曜在高处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心中更是凉了半截。 “还有,民间最近有几样北传的故事特别火,几乎家喻户晓……他们把这称为‘小说’。”那名大臣面色犹豫,继续吞吞吐吐道。 “都有什么?” “比如说,一个名为林黛玉的江南女子北上投奔他的表哥贾宝玉……” “这故事一出,确实引起了不少人对于北方的好奇向往之情……” 群臣中,立刻响起了窃窃私语的附和声:“这故事我也听说过,确实很有意思!” “难以想象,北国竟有如此人才,能编出这么跌宕起伏的小说?我朝竟没有这样的人才!” 司马曜越听越气,“这,这分明是借小说之名,游说百姓北逃!” 观众们拍手笑道:“哈哈!这联想能力,绝了!” “还有一出《西游记》……” 司马曜万分肯定:“这也是借机宣传北方的佛教!近年来,苻坚请来西域高僧讲经说法,又在大漠中修建佛窟,这故事就是专门为此打造声势的,可见他们用心险恶!”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 “果真如此,陛下高见!” “竟然想以此侵夺朝廷正朔?足见北人用心险恶!” “但是,这些故事确实很有意思……” 又一阵窃窃私语声响起。 很多原本不了解小说的大臣听了寥寥数语,心中也开始对后续剧情产生好奇之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