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豆科植物可以恢复土地肥力,特别是苜蓿,几乎能将土壤恢复效率提升到全年无休轮作,可以作为饲料喂养牲畜、战马,很适合各族杂居的饮食、生活习惯。” “农具也要改进!” “筒车,一种引水灌田的工具,发明于隋唐时期发明,拿到现在肯定是高精尖产品了!” “但筒车更适合江南,两个朝代情况不同,不能生搬硬套。所以,我推荐另一种类似农具——” “出现于明代的兰州水车!是嘉靖年间进士段续宦游江南,致仕归乡后参考南方水车所作。倒挽黄河水以灌田,沿河农民纷纷效仿。经过实践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更适合前秦所在的关中地区。” “还有曲辕犁!” “相比于当下仅有的直辕犁,更灵活机动,便于深耕,轻便省力,适合精耕细作。” “而且经过宋元明清各代,曲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改变,说明已经臻于成熟了。” 杨风推过来一摞草稿。 苻坚翻看着,心中无比激动:“明日早朝后,我立即将这些法子推广下去。今天辛苦你了。” “等等?”杨风阻止道,“你以为这就结束了?还早着呢!” “啊?”苻坚刚站起来要走,始料未及,“这……一时半刻也无法立即推行,何必急于一时啊?” “而且,你说了那么久,不累吗?” “我可以休息,但你还不能。”杨风从一摞草稿最后拎出两张,“刚才没仔细看吧?” “针对你的性格缺点,我设计了一套矫正流程。” “这是卷子,做一下。明天早晨我来批改。” “以后每天都要补课。” 说罢,杨风离开。 苻坚大惊。 弹幕笑道:“哈哈哈!放学别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