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随着镜头推进,观众们看清了这群官员的领队,一个白发苍苍,面带病容的七十几岁老人! 他的长相很熟悉,许多人都从课本上的黑白老照片里回忆起了他—— “这不是李鸿章吗?!” “没错,这就是李鸿章!”杨风解说道。 “甲午之后,日国力量迅速膨胀。沙俄与它临近,深感受到威胁。” “1896年5月2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将要举行加冕典礼。各国使臣都会前来参礼祝贺。” “沙俄借此机会向清朝发出邀请,希望共同遏制日国的扩张。” “由于清朝没有合适的人选,此时已经74岁还得了重病的李鸿章只能接下此次任务。” “随后,他还要带领考察团参观访问欧美各国,学习先进经验,弥补甲午战败带来的惨痛。” “1896年3月28日,李鸿章与其子李经方、李经述及随行代表团离开上海,于10月3日回到天津,历时190天。” “这个老人在他生命的末段,历经四大洲、横跨三大洋,共计4。5万公里,访问8个国家。他是清代大臣中第一个进行环球访问的外交特使。” “唉……”屏幕前的观众们纷纷发出一声唏嘘。 “室内不允许抽烟,随地吐痰要罚款!”一个船上的侍者追出来,用非常厌恶的表情大喊。 “这什么态度,太欺负人了吧……”观众们在心里愤愤不平,还没来得及打出字幕,画面里立刻响起一阵更加尖锐恐怖的尖叫,吓得人不由自主浑身一抖! “这是什么东西?!”一个女游客冲到甲板上,歇斯底里质问中国访问团,“你们的行李里为什么会有那么晦气的东西!” “现在,你们立刻把那东西扔进海里!” “我们的客房附近不允许有那么不吉利的东西!否则,我将联合所有乘客,一直闹到事情解决为止!” 原来,跟着李鸿章的团队一起登上轮船的,还有一具棺材! 他是觉得自己时日无多,要用这种中国文人的传统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志! 屏幕前所有观众都震惊了,不是因为那个洋人的愤怒,而是因此这具棺材的悲壮。 这一刻,观众们想起了很多类似的人物:三国时期的庞德,“万里出征,抬棺死战”的左宗棠…… 他们不是不知道棺材不吉利,反而是以此来明说自己死战的决心! 这是中华文化里的一种悲壮,洋人怎么会懂! 一行人就是一路忍受这样的屈辱与挑衅,终于来到了沙俄皇宫前。 白色尖顶建筑富丽堂皇,门前各国代表云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