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甚至在先秦,汉初乃至于大汉孝武皇帝时期就已经有了非常着名的边疆军屯... 但是枣祗却是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提出来了民屯。 这也是曹孟德能够有如今这个规模和底蕴的最大好处。 规模之大,也是让人惊叹。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在这民屯之中,枣祗给了曹孟德建立了相当完善的制度。 这一点,在历史上枣祗不得不说一声伟大。 因为同样是在屯田上面颇有成效的,蜀汉的诸葛亮和姜维才数得着,江东也就是陆逊才能够拿得出手。 但是无论是时间还是规模都远不如枣祗。 甚至就连这作用他们都不能够和枣祗相比。 从建安元年的民屯到建安末期的军屯,从早期的枣祗韩浩还有任峻等人到后期的邓艾这曹魏的屯田是不断变化的。 最直白最简单的就是他们的分成制度。 从最早的六四分成到了后面的八二分成,不得不说这曹魏的屯田制度...那是真的越来越不是人了已经。 就连刘协都必须要说一声,这玩意太过分了! 如果不是司马炎取消了屯田,谁知道这后面的那群家伙会不会让这些屯田客直接给他们交钱屯田。 简直是活畜生.... 如今的枣祗在这上面,那简直就是活佛一样的存在了。 刘协曾经无数次在想,自己怎么就得不到枣祗的效忠,让他现在想要抢先一步都不知道怎么相仿。 只能照猫画虎,甚至是连照着葫芦画瓢都有些费劲。 哪怕是他做得更加的多,但是也挡不住这局面变得更加的无奈。 只能等着枣祗做出来一部分之后他再跟着做一部分,这么一步一步走下去.... 作为寒门的枣祗死的太早了,让刘协连个机会都没有,不仅仅是他死的早,而是因为陈寿都没给他立传。 让刘协就算是想要找他都找不到。 甚至就连征辟他都不知道这书信往哪里发,只知道这家伙祖先去避难进入的颍川。 然后自己去跟着郑玄学习过,跟着管宁去过辽东。 然后具体的时间,具体的事情那是一概不知啊。 简直就是让刘协无从下手,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按照历史的轨迹被曹孟德的气质所折服。 然后投入了曹孟德的麾下.... 甚至就连他的地位....哎.... 刘协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作为前期的大佬,作为曹孟德的功臣,他死了之后,最后都只能追封一个....太守! 嗯,好可怜的一个太守。 和其他动不动就是追封车骑将军,大将军,大司马,要么就是司空司徒什么的。 这一个太守....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