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编撰教材-《景家有女初长成》
第(2/3)页
就连景新也问了好几次宋辞哥怎么还不回来。
可大家都知道,宋辞在做的研究能让他忙到回不了家必然十分重大。
景初偶尔会托吉士明带保健药丸给宋辞,后来听说是宋辞的团队人很多,于是做了一大批改良版保健药丸给吉士明,让他带去给宋辞的团队服用。
虽然她和宋辞没有见面,但信息也在宋辞熬过前期工作后续上了,他们都知道彼此安好,约好要一起高考一起上同一个大学,她相信宋辞会赶在那个时候回来的。
在此期间,卫健委马主任通知黎静禾,可以帮忙编撰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的人员已找齐,随时可以到教育部的教材编撰部报到。
就这样,景初开始陪着母亲去教育部上班,开启了她新一步任务。
马主任邀请的编撰人员,有华国工程院院士王琦教授,他也是华国的国医大师,还有孙光荣、方剑桥、何清湖等30位教授。
于是《华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编委会正式成立,分小学组和初中组。
景初没确定去哪个组,她挂名在编委会,哪个组需要她,她就往哪里搬。
倒也跑得很忙乎。
因为教授们教的都是大学生,喜欢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所以要编撰针对年龄比较小的中小学生的中医药教材,着实有些不知从何入手。
让他们讲医理他们能讲得头头是道,但让他们讲浅显易懂带小孩入门却不知从何说起。
景初想了想,“我觉得得从认识中医开始说起吧!什么是中医,什么是西医得辨别明白。”
“然后就得引发他们的兴趣,比如我小时候,我太姥爷就经常讲跟中医有关的故事给我听。”
“比如中医又叫岐黄之术,‘岐’是黄帝的臣子岐伯,他是华国中医学的鼻祖,‘黄’是轩辕黄帝,他跟岐伯探讨医学的问题很多都被收录在《黄帝内经》中。
而这部《黄帝内经》成为我们华国现存最早也是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对中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人们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重,就将中医称作岐黄之术。”
景初说道,“像这样的小故事,既有趣,也让我不知不觉就了解到中医的由来,比如‘悬壶济世’为何成为医生治病救人的代名词,它也有非常感人的故事。”
“我们的教材,特别是对刚接触中医文化的小学生,用故事去导入,会不会让他们对中医更感兴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