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承乾没办法,话头都直接引到他身上了,他要是也一声不吭的话,李世民是不会放过他的。 于是李承乾上前一步,禀报道:“父皇,目前我军只是遭遇小小的挫败,几位将领都是身经百战的忠勇之士,他们定当可以稳住阵脚,徐徐图之。” “另外,儿臣以为薛延陀不过是些有勇无谋之辈,他们见我大唐军队前来,无非是假装摆出要与我军决战的架势,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胆子。” 李世民瞥了李承乾一眼,质问道:“哼,好大的口气,行军打仗涉及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强者必胜的道理,前方那些将领要是个个都跟你一样傲慢自大,那他们就得提着头来见朕了!” “在对战局的见解上,你还远不如你皇弟吴王来得透彻,回头你应该多向他讨教,不要总是待在东宫整日浑浑噩噩,否则将来如何管理好大唐的万里江山?” 李承乾被当众斥责,心里很不是滋味,谁知这个时候魏王李泰又见缝插针地站出来补刀。 他挪着臃肿肥胖的身子,上前禀报道:“父皇,之前吴王上书曾提到过对薛延陀的看法,也推荐了几员大将可以胜任本次出征,现在想来那真是一番真知灼见,可惜太子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不过儿臣恳请父皇不必过于苛责太子,毕竟皇兄久居庙堂,连长安城都没有机会出去几次,他可是一直在用心学习打理朝政啊,哪有像吴王那样的机会可以在边疆上阵杀敌,力保一方安定。” 李泰的话表面上似乎是在给李承乾开脱,实际上却是阴阳怪气,假借吴王来反衬出太子的故步自封,庸碌无能。 大殿之下,群臣开始窃窃私语。 这番窸窸窣窣的动静,就仿佛像是有千千万万只蚂蚁爬上李承乾的心头,让他莫名地烦躁。 吴王在成州率领一帮老弱残兵击败突厥大军的战果,在传到长安后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现在朝中有人甚至发出了这样的论调,说吴王是众多皇子中最像李世民的一个。 对此李世民也喜不自胜,有哪个老子会不喜欢儿子跟自己相像呢? 眼见风向对太子不利,长孙无忌惯常开始站出来护犊子,他向李世民提议道:“陛下,我军北上时已是行将入冬的季节,当地恶劣的气候环境都对行军作战产生严重影响,虽然初战不利,但并未招致大败,目前若是临阵换将对全军的士气也是极大的影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