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怡和洋行在远东这边是相当霸道的,特别是在魔都、白云城等地方的时候,更是如此。 尽管因为四九年之后,他们被迫龟缩在港九这边,但港九这座远东殖民城市,也同样被怡和洋行经营得跟铁桶一样。 拥有庞大资产且拥有大量优质土地的怡和洋行,本来就是港九真正的无冕之王。 被江思顿拒绝之后,奥尔利一点都不意外,所以他马上就让天使湾创投联系总督府这边。 总督府,柏立基听到下属汇报,说是天使湾创投的人来了,希望能够见他一面。 对于天使湾创投这家北美来的外来户,柏立基还是很感兴趣的,因为这家企业刚到没多久,便收购了九龙仓公司。 没想到这才过去没多久,居然找到总督府了,看来是遇到了困难啊。 于是,在好奇心驱使之下,柏立基接见了天使湾创投的负责人。 见面没多久,柏立基顿时就呆滞住了,因为对方提出了想要收购怡和洋行在铜锣湾的地皮。 那些地皮,柏立基也是知道的,怡和洋行自从拿下来之后,就没怎么管理过。 因为铜锣湾的地势关系,怡和洋行并没有怎么开发这块土地,只是简单地出租罢了。 此时的铜锣湾,居住的人口并不算很多,市场也不是那么旺盛。 不过聪明的人都会想方设法地收购地皮了,因为十一月份的时候,怡和系最大的子公司之一的置地公司斥三亿港币巨资拿下了中环一号填海地皮,彻底引爆了整个港九的土地市场。 这也是此前,长达置业在拿下荃湾那几块地的时候,多花几百万港币的原因之一。 全港的地价都在上涨,特别是港岛和九龙半岛这两大最繁华地带。 铜锣湾虽然不是在最繁华的地段,可也因为距离中环只有不到三公里,所以同样被很多地产商给盯上了。 结果没想到天使湾创投这家北美来的外来户,居然也盯上了这边的土地,而且还是怡和洋行的土地。 不会是可着怡和洋行来薅羊毛吧? “为什么一定是铜锣湾呢?其他地方不行么?” “是这样的,总督阁下,我们收购铜锣湾这块土地并不是用来炒房子,而是计划在这里建立一家汽车配件工厂,因为我们需要更多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只有铜锣湾才是最合适的地方” 听到天使湾创投负责人的话,柏立基顿时张大了嘴巴。 汽车配件工厂? 这可真牛逼! 详细询问了一番这家汽车配件工厂的规模之后,柏立基更加不淡定了。 规模可达上万人的汽车配件厂,对于港九这座殖民城市来说,意义非凡。 对他这个总督来说,同样如此。 他是去年才上任总督职位的,前任总督葛量洪在港岛这里经营了十年,尽管对方退休了,但对方依然留下了很多自己的亲信,致使他开展工作的时候,总有不适应感。 另一方面,葛量洪在这里经营了十年,因为四九年的关系,港九人口爆炸式增长,经济也同样如此。 可他柏立基接任之后没多久,港九房地产经济便迎来了下跌,让他有些焦头烂额。 所以对比葛量洪这位前任,柏立基只觉得自己前途渺茫。 事实上,原时空历史上的柏立基,在一九六四年的时候就被撤下总督职位了。 现如今,天使湾创投的到来,给了柏立基一个巨大的机会。 因此无论如何,他都会促成天使湾创投将汽车配件工厂落户港九,以此来拉动港九的经济发展。 隔天,江思顿这位怡和洋行大班,就被柏立基一个电话给喊了过来。 经过一个上午的商谈,江思顿被柏立基给说服了。 实际上是柏立基这边允诺了上环那边几块地的置换条件,所以江思顿才同意将铜锣湾的土地卖给天使湾创投。 其实现在的铜锣湾,已经不是之前的铜锣湾了。 连接九龙半岛和港岛的红磡铜锣湾海底隧道,目前就由怡和洋行下属建筑公司进行施工,一旦这条海底隧道通车,那么九龙半岛和港岛两地之间的交通将会变得十分顺畅。 九龙巴士、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将会更加频繁地往返两地,让住在九龙半岛,却在港岛上班的上班族,能够更加方便。 几乎可以预见,海底隧道的出口,铜锣湾的经济将会迎来腾飞。 所以这个时候将铜锣湾的土地卖出去,如果不是有更好的置换条件,江思顿怎么可能答应? 就这样,天使湾创投很快就拿下了铜锣湾的几块地。 赵满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就投入资金,开始收回土地,让那些商户租户搬离,接着就开始进行土地平整了。 铜锣湾汽车配件工厂的牌子就这么立了起来,只要厂房兴建起来,那么这个工厂将会马上进行招工,培训工人,生产配件。 由于这处地方还是靠近维多利亚港,所以完全可以建立一座码头,方便货物运输。 维多利亚港是非常少见的天然深水港,就算是在铜锣湾这边,水深也能够达到十五米左右。 整个铜锣湾的区域面积是两点四平方公里,真心不大。 赵满仓想要投资建设一家拥有上万工人的汽车配件厂,那肯定不能够跟那些拥有廉价土地的工厂相提并论。 不过,港九这边最喜欢的就是修建工业大厦,直接把大厦当成工厂来使用,同样不误事儿。 因此,赵满仓也只能够因地制宜,在地块面积小的地方兴建几栋楼层较高的工业大厦,比如八层、十二层、十五层,甚至是十八层。 当然消防水电等都需要考虑好,否则的话一旦出事儿,还是很麻烦的。 搞掂这家汽车配件工厂之后,赵满仓就没那么关注了。 而另一边,六家小银行的收购工作还在同步进行,不过进展有些不太顺利。 对此,赵满仓早有心理准备。 这年代的银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虽然不是那么赚钱,但也没那么差劲儿。 特别是最近一两个月,因为中环一号填海地皮的关系,房地产经济有抬头之势,有不少企业已经跃跃欲试。 换句话说,贷款的人,将会迎来一波高潮。 霍英东创立的三成首付月供仅需244港币的房屋销售模式,致使贷款在港九这座殖民城市,早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所以,就算是小银行,他们也能够通过跟这些房地产公司合作,将来同样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赵满仓倒是不心急,反正慢慢来收购这六家银行,一家也别想跑。 “牛奶公司那边,现在吸纳了多少股份?” 上环,万邦大厦,宏远控股总部办公室内,赵满仓询问道。 牛奶公司这家上市企业,一直其貌不扬,但最近大半个月时间以来,它的股价已经上涨了将近五毛港币。 各家都是暗中吸纳股份,并没有大张旗鼓。 周锡年目前是所有暗中吸纳牛奶公司最多股份的股东,如果不是赵满仓,那么按照原时空的历史,牛奶公司将会被前者偷偷摸摸地完全吸纳,被他收入囊中。 现在关注到牛奶公司的地产企业里,怡和洋行跟置地公司则是因为资金关系,只能咽下这口气。 毕竟怡和洋行正在施工海底隧道,需要垫资,那可是三亿港币的项目,需要垫资的资金也不算少,加上其本身还有其他项目,所以资金相当吃紧。 江思顿出售了九龙仓公司给天使湾创投,获得的一点五二亿港币,几乎都低息借给了置地公司用来支付中环一号地皮。 所以啊,他们两家企业,明面上是大公司,结果被赵满仓坑得资金链差点都断掉了。 如果让他们知道天使湾创投就是赵满仓名下的企业,江思顿只怕要气得吐血。 除了怡和系之外,李兆基、李家成、郑裕彤等华资也都偷偷摸摸地买入牛奶公司的股票。 他们这些地产商人的眼光贼犀利,当然能够看得出来铜锣湾附近地皮的涨价,自然也就关注到了牛奶公司。 在他们想来,就算无法将牛奶公司收入囊中,到时候及时将手中的股票卖出去,也能够大赚一笔。 这个道理,跟购买地皮或者工业大厦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他们都是只是小资本,资金体量也就是十几万到几十万罢了,没什么能量。 “BOSS,我们现在已经收购了将近百分之五点三的股份,如果想要更快地收购股份,可能我们需要联系那些小股东了.” 奥尔利当即便汇报道。 听到这里,赵满仓来了兴致,问道: “都有哪些小股东?难道就没有大股东么?” 众所周不知,牛奶公司当初成立的时候,是大不列颠医生温逊跟其他五位大不列颠人共同成立的。 这家企业之所以成立,其实跟当初港九奶牛业的混乱有很大关系。 在港九开埠之前,当地其实并没有饮食牛奶的习俗,一开始也只有少数定居港九的达官富商在自家庭院中饲养一两头奶牛,当地农民偶尔也会挤一些水牛奶在市场销售。 温逊医生是在一八八三年从湾岛那边辗转来到港九,参与创办了香港西医学堂,是当时港岛有名望的医生。 病人治病需要多喝牛奶增加营养,结果病人总是摇头告诉温逊医生:没地方买。 市场对乳品有强大的需求,一杯水牛奶售价高达两毛四分钱港币,然而当时港九普通工人的月薪仅仅只是三元港币罢了。 所以,温逊医生便拿出三万港币跟五位港岛商人一起创办了这家牛奶公司。 换句话说,从最初开始,牛奶公司的股东就很分散,并不是集中在一人手里。 “是这样的,BOSS,我们详细调查过,目前持有牛奶公司百分之五以上的小股东总共有六人,其中大股东周锡年持有百分之十八点九.” 听到奥尔利的话,赵满仓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 看来想要暗中拿下牛奶公司,并且让其私有化退市,困难重重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