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诸葛亮可以克制得住自己的内心,但是却不想让自己的麾下生出什么非分之想。 直接远离朝堂而紧握大军,双方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是对他,对朝廷,对陛下那个孩子来说都算是最好的选择了! 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诸葛亮必须要在朝堂之上留下足够的“敌人”才行! 当然,既然有敌人就需要有足够的自己人来帮助自己。 自己明知道马谡没有经验却依旧想要重用马谡是其一,明知道李严有谋反之心,甚至有谋反之举却依旧对他屡屡退让也是其中之一。 朝堂之上,哪里有什么好人坏人,有的不过就是权衡利弊罢了! 前世马谡无能,做出那种混账事情让自己都忍不住一刀将他带走。 但在失去了马谡之后,他又先后失去了赵云,陈到两位老将军,一度让他的势力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这就导致了他无法完全压制住李严,逼不得已让李恢离开南中,然后调张翼这种出身益州本土的大将前往南中,作为交换得到益州不少帮助。 甚至因为这件事情而导致了南中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叛乱,而李严也在后面给自己惹出来了天大的麻烦。 这是自己前世因为一次错误而引发的连环反应。 这一世他知道马谡不可用,但还要想尽办法为他弥补,就是因为马谡是整个荆州...整个荆北势力之中最为出彩,甚至是“地位”最高的那个。 用马谡才可以让荆北的势力可以在朝堂稳固下来。 而保住了赵云才能够威逼李严,早早的离开永安,让他回到朝堂之中,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但如今虽然看似大汉的局面变得更好了,可是在诸葛亮这里,这个局面可是一丁点都不好! 后方南中,永安都似乎没有什么叛乱可以影响自己了,但是朝堂上那可是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因为马谡未死,向朗也可以继续坐镇成都,联合蒋琬,郭攸之继续代替自己掌控朝堂的权柄。 益州本土势力之中,同样有着许多大汉的“重”臣,而且大汉最重要的就是益州,这自然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而刚回到朝堂的李严同样如此,他是想要得到更高的名望,想要得到更好的名声,甚至想要得到更大的权利。 但不代表这个家伙就没有野心了! 相反,诸葛亮之所以能够让他离开永安,除了逼迫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彻底勾出来了他的野心。 如果让李严知道诸葛亮现在的想法,恐怕也会让自己心痛不已的。 不过这一次诸葛亮可是实打实用的阳谋。 将李严逼回成都,虽然此时李严还有着尚书令,中都护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官职。 可是朝堂之上不同于军旅之中,成都更不是永安,在成都,在朝堂就要守这里的规矩。 李严回归朝堂之上,不管是为了自保,还是为了再次崛起,重新掌握更大的权柄,都必须要做出事情来才行。 同时,在自己远离朝堂的情况下。 李严这位尚书令,外加还是辅政大臣,甚至还有统内外军事的权柄。 这一系列的权柄和官职足以让李严充分利用,直到自己地位越发稳固了下来! 但是李严这么做也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李严毕竟不是自己,甚至可以说他们两个是截然不同的人。 益州大姓雍闿反叛的时候,他直接给雍闿与闿书六纸,诸葛亮并不是一个好奇的人。 但他现在都想知道,这六张纸里面到底写了什么! 而那句“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更是让李严都和这件事情说不清楚了。 之后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结果被干净利索的拒绝。 甚至还写信告诉自己,希望自己受九锡直接封王。 甚至还想在巴郡修筑大城想要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 他一个辅政大臣,尚书令,中都护哪一个不比一个区区八百石的刺史位置更好? 李严敢做出来这些事情,诸葛亮就知道李严的性格和能力了。 让他在成都,朝堂上可就真的是彻底乱套了。 所以诸葛亮为了不让那个孩子有什么问题,必须要给自己的陛下多增添一些手段才行! 如今大汉的老臣,先帝给陛下留下的那些叔伯们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陈到坐镇永安,在邓芝成长起来之前,陈到是离不开的。 毕竟现在永安城外不仅仅是江东,还有司马懿呢。 赵云坐镇阆中,这更是当年张飞将军的位置,坐镇阆中,管理整个蜀中之地,镇压蜀中的一切。 其他人...简雍,孙乾,糜竺等人都已经不在了。 刘琰...不提也罢! 来敏空有一张嘴,孟光...他怎么非得长这一张嘴! 董允刚直有余,郭攸之过于圆滑,其余马谡,向朗,甚至是蒋琬都不够资格。 而陛下身边虽然也有宦官,但现在还不是让那些人出现的时候,诸葛亮也不喜欢让宦官出现。 毕竟这些人的私心中还在其次,他们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的野心,往往做出来的是最不知道遮掩的。 太过于影响帝王和朝廷的名声了。 因此诸葛亮就必须在这个基础上为大汉的皇帝陛下,也为了朝堂之上培植出来第二支可以和李严相争的势力。 而这个势力,就是吴懿,或者说...是外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