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礼部辩礼-《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3)页
这也是在这个变革时代,对于自身定位的迷茫。
时代在变化,礼部的工作却在逐渐边缘化。
虽然还位列上三部,但是权能已经从国初的六部第一,到现在名列户部之后了。
工部、刑部、兵部的职能都在增加,但是礼部还要被削去职能。
殷士儋的语气缓和了一些说道:
“本官之意,非是礼部失权,乃是为礼部减‘冗务’,增‘精要’。将非我所长、非我所急之‘外务’,交予特设专司,使其专一精研,应对迅捷。”
“而我礼部,则可专心于‘根本’——祀典大礼益求其诚敬,科举学政益求其清明,宗藩仪制益求其肃正!此所谓‘返本清源’!”
这句话说完,众堂上官也缄默了。
殷士儋所言确实在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殷士儋也知道,仅仅靠着辩经,是无法打消礼部上下的疑虑的。
他继续说道:
“正本清源,也要正本。”
殷士儋掏出一份奏疏说道:
“贡举教化,本就是我礼部之职能。”
“如今京畿山西开吏科试,理应由我们礼部来负责,新吏分派,也应该比观政进士分派,由我礼部负责。”
这下子众人眼睛一亮。
有识之士,都能看到吏科试的重要性。
新吏在京畿地区的作用,京师官员都能看到眼里。
吏科试的主导权,以及通过吏科试新吏的分派权,这可是相当重要的权力!
殷士儋说道:
“内阁也赞同本官的意见,吏科试虽然选拔的都是吏员,但也是国家取材的要务,由礼部主导更加公允。”
这下子仪制清吏司的官员欢呼起来。
紧接着殷士儋又说道:
“近些年来,世风日糜,常有僧道不尊戒律,有伤风化者,民间也淫祀并起,还有煽动叛乱的白莲斗教作祟。”
“沿海地区,还有西洋妖教以布施之名,招徕信众。”
“内阁也有心整顿,祠祭清吏司也要多多用心才是。”
这下子祠祭清吏司也面露喜色。
这些都是他们的职权范围,这也是能树立礼部威信的工作。
最后殷士儋又说道:
“正如本官所说的,将朝贡事务交给鸿胪寺,并非就要放弃礼部的事务。”
“主客清吏司还要继续存在,而且要继续为朝廷效力。”
这下子主客清吏司的官员看向殷士儋,自己的职能都划出去了,还怎么给朝廷效力?
殷士儋说道:
“鸿胪寺掌外‘务’,我礼部主客司则掌贡‘礼’。”
“主客司职在严中外名分,正贡期仪注,维‘天朝—属藩’礼序。”
一部分聪明的官员已经明白了殷士儋的意思。
也就是说,鸿胪寺作为外交事务的执行部门,但是礼部依然作为外交政策的制定部门。
按照这个说法,日后各藩属国在大明朝廷体系内的地位,各朝贡国能够享受的待遇,以及大明整体的对外政策,依然是礼部的职权范围,因为这不是“务”而是“礼”。
这恰恰是礼部最擅长的部分。
经过这样一番话,众人对殷士儋再没有疑问。
不愧是儒学宗师啊!几句话给礼部指明了方向。
最关键的是,殷士儋的这些提议有理有据,也都得到了内阁的赞同。
礼部在“大争之世”中,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最终在场的礼部堂上官赞同殷士儋的意见,尽力说服其他礼部官员放弃上书,将外交宗藩的事务移交给鸿胪寺。
——
【首辅李春芳说服了礼部侍郎殷士儋,殷士儋赞同你的奏疏,并舌战礼部获得了礼部的支持,不再反对移交外交朝贡事务给鸿胪寺。】
【礼部官员的反对声浪减轻,内阁再次上书支持你的奏疏。】
【隆庆皇帝朱批通过了你的奏疏。】
【王世贞出任改革后的鸿胪寺卿,他在任期间,通过个人在草原、朝鲜、安南等地区的威望,获得了巨大的外交成果,给大明缔造了安稳的发展局势。】
【国祚+1。】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