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官可以升啊! 大明那么多地方官员,能让皇帝记住这个人,对于张宣的官场生涯是极大的助力了。 另一方面,苏泽先在报纸上刊登《大争之世论》,接着又连续发文介绍南洋局势,再通过上书来影响朝堂。 苏泽自己已经对朝堂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先用影响力推动议题,再用系统一锤定音,这也是苏泽上次领悟的系统新用法。 苏泽将奏疏副本塞入系统中。 ——【模拟开始】—— 《请巡疆南洋疏》送到内阁,皇帝命令阁部大臣共议。 朝臣争论不休,内阁中高拱、雷礼支持你的奏疏,赵贞吉部分反对。 皇帝又命令大臣再议,虽然民间请下南洋的气氛高涨,但是部院大臣依然反对。 因为缺乏必要的航线资料,担心舰队的损失。 皇帝通过了你奏疏的部分内容,要求南洋通政署继续搜集南洋资料,不派遣水师下南洋。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234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需要支付10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然,这样重大的国策,只用1000点威望值已经算是很便宜的了。 苏泽果断选择了“是”,接下来就要看系统给自己什么惊喜了。 【威望点已扣除,剩余威望点:1340点。】 —— “质夫(黄文彬字)兄,下衙了。”黄文彬的同僚徐叔礼喊了一声,黄文彬愣了一下才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衙。 徐叔礼是前阵子和黄文彬一同调回通政司的,两人如今共同租住在城西的杂院中。 这层关系,让两人成了好友。 徐叔礼看到黄文彬心事重重的样子,连忙问道: “质夫兄,这几日你心事重重,是有什么棘手的公务吗?” 黄文彬等到离开了通政司衙门,这才小声说道: “明达(徐叔礼字)兄,如果有机会离开通政司,你会怎么做?” 徐叔礼吓了一跳问道: “质夫兄,你有路子?!” 黄文彬说道: “不算是路子,但是可以试一试,明达兄,你会想要离开通政司吗?” 徐叔礼想了想说道: “其实咱们通政司还是挺好的,就是外任这件事总是悬在头上,让人不得安心。” 黄文彬连连点头说道: “是啊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徐叔礼真心的说道: “既然质夫兄有机会离开,那自然是另谋他处最好了,况且你这个位置的前任都外任了,万一再有新的通政署要设立,你可就跑不了了。” 黄文彬下定决心说道: “那就要试上一试!” 次日,黄文彬来到了杨思忠的公房。 整理完了奏疏之后,黄文彬看向杨思忠。 看到这位大银台似乎心情不错,他借机说道: “大银台,属下有书要献给朝廷。” 杨思忠疑惑的看向黄文斌问道: “献书?” 民间进献藏书,确实可以走通政司的路子。 大明皇帝也会经常向民间征集藏书,如果是保存很好的孤本善本,朝廷还是给予奖励。 黄文彬从袖子掏出一本旧书,放在杨思忠的案头说道: “这是黄某家传的《闽海针经》。” 针经,听到这里,杨思忠就知道他要献什么书了。 “针经”就是“海道针经”的简称,历史上,自三国以后,海道渐多,就像道路一样,人们可以循着海道来往,便开始将其称作“海道”。 航海罗盘发明之后,将“海道”的指南针针位和里程等记录成册,可以用来导航,这种册子被称为“针经”,用“海道针经”总其称,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航海指南工具书。 其实“海道”,就是成熟的航线,这些航线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每条海道对船家来说,都是生财之道,所以,针经一般都仅在家族内传承,轻易不会外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