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曹尚书是不得不这么上书啊!” “?” 沈一贯说道:“上次武监的事情,兵部强烈反对,已经在陛下那边丢了印象。这次子霖兄提议强化海防,兵部还是推诿,却闹出了倭寇刺驾这样的大案出来。” “君辱臣死,这时候兵部再不表现强硬,陛下就不是疏远兵部这么简单,是要厌弃兵部上下了!” 经过沈一贯这么解释,就连罗万化也立刻明白了! 是啊,皇帝差点遇刺,你兵部这个时候不发布强硬发言,是不是等着皇帝被刺杀? 几次在重大军事问题上的站队失误,已经让兵部在皇帝心中失了分。 曹邦辅也是官场老油条了,他意识到了这个危机,所以才领着兵部上了这道表现态度的奏疏。 至于皇帝如果真的上头要征讨倭国,到时候再说吧,兵部先过眼前的难关再说。 同理,锦衣卫、六科十三道,也是同样的道理。 锦衣卫办事不力,没有搜捕到倭人细作,这时候不表现一下,就要失去皇帝信任了。 六科十三道也是抨击过苏泽海防政策的,他们现在矫枉过正,就是为了和之前的自己做切割。 苏泽微微叹息,这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的执政者,总是左摇右摆的原因。 矫枉必须过正,滑向任何一极都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能平衡左右,能走好钢丝的政治家就太稀少了。 苏泽默默询问系统。 “系统,已经递交的上书,能够重新模拟吗?” 【可以,本月提交的奏疏,可以将副本放入系统进行模拟,使用方法和上书前模拟一样,也可以使用威望点确保奏疏通过。】 幸好幸好! 本来苏泽都准备再上一疏了,现在看来只需要誊抄一下奏疏副本就行了。 明代大臣写奏疏都会留存副本,这是方便大臣在致仕后编纂自己的文集。 明代的重臣一般都会将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奏疏编成奏疏合集,这也是明代史料丰厚的原因,这些都是亲历者第一手的史料。 苏泽的思绪又发散开来,日后自己的奏疏合集该有多厚啊? 沈一贯又问道:“子霖兄,你说陛下会不会同意出征倭国?” 苏泽想了想,摇头说道: “圣意难测啊。” 说完这些,苏泽连忙说道:“两位兄台,我突然想起家里有事,先回去一趟。” 说完这些,苏泽就匆忙赶回家里,寻找上一次奏疏的副本。 —— ——【模拟开始】—— 《奏请设靖海巡防舰队督察琉球防倭事疏》送到内阁,阁老们都票拟赞同你的奏疏。 但是更多的奏疏被送到内阁,大批官员上书主张强硬惩办倭国。 隆庆皇帝又不甘心简单处理倭国的事务,留中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120。】 【是否使用500点威望值,保证奏疏被完全执行?】 看完结果,苏泽微微叹气。 这也是自己靠着金手指,要不然在这大明朝怕是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皇帝也明白强硬派的上书不可行,但可能又觉得自己的建议太过于软弱。 明明是最好的机会,却因为群臣、皇帝的各怀心思,最后错失良机。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改革如此难的原因。 如果只是利益集团的反对,好歹知道这个利益集团在哪里,只要针对性下手,在野的利益集团,绝对不是在朝的执政者对手。 怕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利益互相交织,各方势力互相拖后腿。 更怕的就是这种,完全是因为官僚机构的惯性,大家只是为了不犯错少犯错,就反对真正有价值的提议,最后错失了良机。 这种事情不仅仅防不胜防,还会牵扯大量的精力,有时候为了推动改革还需要协商做一些妥协。 好在自己有金手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