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沈一贯说道: “工部侍郎潘季驯准备治黄。” 这下子罗万化也明白了,以大明如今的国力,治黄和修造泇运河,两者只能选择一个。 两人都是工部侍郎,分别提出两个国家级的工程,再联想到工部尚书雷礼早有致仕的想法。 苏泽只能说,尚书之争,素来如此。 这已经不是两个项目之争了,而是主导工部未来的领导权力之争。 潘王二人谁的项目能胜出,就意味着谁可以成为下一任的工部尚书。 沈一贯看向苏泽问道: “子霖兄,你更支持哪位侍郎?” 罗万化说道: “子霖兄肯定更支持泇运河之议啊。” 苏泽沉默了,并没有正面回答沈一贯的问题,就在这个时候报社门外突然传来通传声。 说曹操曹操到,苏泽看到了工部侍郎潘季驯的拜帖,连忙带着报馆的官员前去迎接。 潘季驯一张国字脸,眼睛中闪烁着光芒,还没到五十岁却微微发白的鬓角。 双方寒暄过后,苏泽将潘季驯迎入报馆公房。 “潘侍郎亲自登门,是有什么要事吗?” 苏泽疑惑的看向潘季驯,在这方被自己改变的乱七八糟的历史时间线上,潘季驯的举主是高拱。 虽然同属一个派系,但是苏泽很少参加高拱派系的聚会,对于潘季驯并不熟悉。 相比之下,苏泽和工部尚书雷礼的关系更好一些,和工部员外郎傅顺万敬也是好友。 潘季驯作为工部官员,也没有那么多寒暄,他直接掏出一本书,递给苏泽说道: “苏翰林,这是在下所写的《河防一览》。” 苏泽翻开这本书,原来这是潘季驯总结治水经验所写的一本河工著作。 这本书还没有完全写完,苏泽手里只有前三章。 分别是第一章,介绍黄河历史和现状的“河图说”。 第二章是总结了潘季驯治水思想的“河议辩惑”。 第三章则是对黄河沿岸重要的部位,堤、闸、坝等水利设施的现状做了分析。 苏泽仔细的看完,不由感慨潘季驯的治河理念确实领先。 潘季驯治河的理念在于防,他更加强调水患的预防工作,对黄河清淤疏通更加重视,还提出了“束水攻沙”的治河方法。 “以河治河,以水治沙,这就是潘侍郎的治水方略吧?” 听到苏泽瞬间总结了自己书中的要点,潘季驯升起了知音之感。 他连忙说道: “苏翰林也是治水行家?” 苏泽摇头道: “苏某没有做过亲民官,怎么懂得治水,只是观潘侍郎的书,才有所得。” 潘季驯更是觉得苏泽是知音,他说道: “今年春雨不绝,地方上回报,邳州、睢宁水位大涨,堤坝上出现蚁溃,此二城都是黄河险要之地,堤坝年久失修,还是黄河与运河连同的地方,一旦出现水情,也会连累淤塞运河。” “本官上书请求重整黄河,但是石沉大海。” “所以潘侍郎来报馆?” 潘季驯说道: “我是想请《乐府新报》刊登一些治河的事情,引起朝堂上下重视治河的事情,就算是朝堂不重视,能将这些内容传到民间,也是有好处的。” 听潘季驯说完,苏泽不由敬佩起来。 做黄河的吹哨人,这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修造河坝费时费力,就是百姓也不愿意,如果忙碌一年没有出现水情,那肯定是要被弹劾知罪的。 而一旦出现水情,又会被认为是诅咒朝廷。 其实潘季驯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水情发生,那朝廷自然会重用他治水。 苏泽说道:“潘侍郎为了苍生请命,苏某也要尽绵薄之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