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二月十三日,苏泽只能辞别妻子,结束休假前往武监。 妻子娘家来了不少人陪伴,家中也有乳母和侍女伺候,妻子反倒是催着苏泽去衙门。 哎,穿越前是牛马,穿越以后连陪产假都没了,感觉更牛马了。 苏泽来到了武监。 皇帝的旨意中,将国子监一部分空置的校舍拨给武监当做校区。 也亏着诚意伯等失爵勋贵的“慷慨解囊”,皇帝已经凑足了款项,工部正在建造新的校舍和设施。 现在武监就是一个大工地,所以武监在国子监内蹭了一院子,算是临时办公场所。 定国公徐文壁这些日子就在这里办公。 等见到了苏泽,徐文壁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他连忙说道: “苏翰林你终于来了,这武监的担子终于可以交给你了!” 徐文壁原本还是挺激动的,皇帝亲任监正,他这个副监主持武监的日常事务。 从皇帝和群臣的重视来看,徐文壁也清楚武监将会在大明朝的未来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他这个首任监副定能留名千古。 可真正开始主持武监的事务后,徐文壁才知道这摊差事有多么烫手。 这位曾经气度优容的定国公,此时一副憔悴的样子,他顶着深深黑眼圈,扶着额头说道: “前阵子按照苏翰林的推荐,本国公命人按照定远伯进献的兵书,编纂了武监教学的纲要。” 定远伯就是戚继光了,这一次武监筹建的消息传到山西,戚继光也捐献了银子,并且将自己所著的兵书《纪效新书》原稿也进献给了朝廷。 苏泽听说这件事后,就派人联系徐文壁,请他以这份兵书作为底本,编写武监生员的教学纲要。 徐文壁本身也没有主见,自然对苏泽的建议全盘接受。 可徐文壁这份建议送到兵部合议,就被兵部给喷了。 徐文壁委屈巴巴的看着苏泽说道:“苏翰林,这兵部上来就说,武监生员应该以德育为先,首先要授予忠君爱国之念,然后才能授以兵法韬略。” “兵部还说,‘教学之要旨,在于阐明仁义忠孝之理,完善为人之本。不习德育,损毁品行,败坏风俗,虽有才具却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未来危殆实勘忧虑’。” 苏泽看向徐文壁将兵部合议的反对意见如此流畅的背出来,可见他对兵部的怨念之深。 好家伙,兵部看来是在财政议题上失败后,又开始抓着教务问题不放了。 面对这个问题,苏泽也头疼起来。 兵部这帮文官也厉害啊。 其实这个议题,就是近代教育“德育”和“智育”的争论。 也就是说,在教育中,到底是以教育品德的“德育优先”,还是教育专业技术的“智育优先”。 当然,没有哪种教育体系是要完全摒弃另一边的,但是任何教育体系都会有所侧重。 比如中华古代教育一直都是“德育优先”,也就是重视道德品质的教育,“仁义忠孝”也作为被社会表彰的品格,在汉代的时候甚至可以通过品德来做官,也就是“举孝廉”。 但是近代的教育体系,基本上都是“智育优先”。 这自然是因为近代开始,教育学也成了系统的科学,要将基本的知识普及给学生,并且培养出某方面的专才,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智育”。 而人能够接受新知识的时间有限,如果再把德育放在前面,那就浪费教育资源了。 武监的学制只有两年,如果再大搞德育,那就有违苏泽倡议办武监的初衷了。 可和徐文壁一样,苏泽面对兵部的合议,也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 德育优先,可以说是这片土地根深蒂固的共识。 苏泽思考了一下,对着徐文壁说道: “定国公,这件事,苏某还要再思量思量。” 听说苏泽要思考,徐文壁也知道事情棘手,他连忙说道: “那这件事就交给苏翰林了,下次合议就由你起草吧!” 说完这些,定国公徐文壁就站起来说道: “本国公还是去盯着工部那边,陛下要尽快建成武监,本国公可是要盯紧点。” 说完这些,定国公就匆忙离开了公房。 苏泽摇了摇头,这位定国公一辈子都对自己的定位十分准确,在原时空靠着祭祀一路坐到了太师的位置上,可面对隆万朝这帮人精宰辅们也不敢龇牙,安安稳稳的做了一辈子吉祥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