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见到父皇后,朱翊钧将自己带戏班给母后唱戏的事情告诉皇帝。 隆庆皇帝嘴角挂着笑容说道: “朕就说宫里这么热闹,也难得你这份孝心了。” “今日无事,朕也看看戏吧。” 陈皇后一直都沉默着,但是在皇帝说要一起看戏的时候,嘴角微微翘起。 坐在戏台下,陈皇后有了一家三口一起看戏的感觉,眼角湿润了。 隆庆皇帝见到陈皇后用衣襟擦拭眼角,想起在潜邸的夫妻情分,对身边的李芳说道: “让皇后搬回中宫。” “把戏班留下。” —— 七月五日,通政司。 通政副使杨思忠放下苏泽的奏疏。 《恭陈清厘财用以昭圣治疏》。 读完之后,杨思忠总觉得这份奏疏怪怪的。 “臣闻《尚书·周官》有言:“冢宰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王弗与焉。”此圣王所以垂范后世,辨公私而重名器者也。” “仰惟太祖开基,深鉴前代覆辙,分设内承运库以奉宸用,太仓库以隶国计,著为令甲,永世恪守。内外之防严,则上下之分明矣。” 这开头都没什么问题,内承运库和户部太仓库的内外之别,历代群臣都上疏无数次了,苏泽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 但是苏泽的奏疏后面,却让杨思忠皱眉。 苏泽后半段奏疏就有意思了。 他写道: “不容外臣议裁内用,复开‘挟公议制君父’之端。” 苏泽认为外朝议论内廷用度,是在挟持公议来钳制君父,这是不臣的行为。 而苏泽提出的办法,是“申明旧章,并严两禁”。 也就是说,要明确内帑和外库的用处,严禁两者混用。 杨思忠皱眉,这怎么感觉苏泽不是在帮着皇帝说话呢? 皇帝有内帑,但是在皇帝钱不够花的时候,还是会向外库要钱的。 比如永乐年的时候,成祖朱棣就向外库借过钱,但当时负责外库的蹇义坚决不给,用“内库缺则省中制,外库缺必剥民财”怼了回去。 朱棣没有动怒,也没有继续伸手。 但是后世子孙就没有成祖的雅量了。 正德年间,皇帝攫外库银百二十万充豹房,还是挪用的备边银。 嘉靖朝的时候,这种事情就更多了。 嘉靖好几次向外库伸手,买龙涎香的钱都是让户部给付的。 皇帝向外库伸手,这叫做“侵夺外库”,也是每一任户部尚书都头疼的事情。 总结说,苏泽的奏疏就是一个意思。 这内帑的钱皇帝怎么用,是皇帝的自由,外朝不应该议论。 但是皇帝自己内帑用完了,也没向外库伸手。 杨思忠也不明白,这苏泽到底是哪边的? 但是可以想见,这份奏疏完全可以堵上那帮言官的嘴。 杨思忠只好叹气,站起来拿着这份他也看不懂的奏疏,向内阁走去。 杨思忠一边走一边叹气,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见到了自己的老上司李一元。 和上次相比,李一元要瘦了一些,顶着一双黑眼圈,看样子是刚刚从内阁出来。 “这不是李侍郎吗?” 杨思忠向李一元问好,李一元见了旧友,连忙回礼。 杨思忠问道: “李侍郎是从内阁回来?” 李一元叹息说道: “还不是为了《民律》的事情。” 李一元一边说一边叹息,他说道: “刑部拟了几稿,阁老们都不满意,这次又打回去重写了。” 杨思忠努力憋住笑容,露出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又看着李一元满肚子心思的离开。 杨思忠觉得解气极了,就连被苏泽奏疏困扰的这点苦闷都烟消云散了。 —— ——【模拟开始】—— 《恭陈清厘财用以昭圣治疏》送到内阁,四位阁臣都票拟赞同,奏疏送入皇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