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通过强制低价买入灶户余盐并直接出售,大规模查抄私盐,强制商人高价购买等手段从开中制的灰色产业链上榨出了最大的短期收益。 这样杀鸡取卵的行为,更是加剧了盐政体系的破产,大量灶户逃亡,盐引也快要变成废纸了。 高拱看完了苏泽的奏疏,他对于盐政的思考基本是在吏治方面的。 高拱说道:“盐政的问题,还是在于吏治,如果取消灶籍,会不会引起盐政混乱?” 李春芳担忧的也是这点,盐政是一个涉及到了多个部门的问题,而灶户则是整个体系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存在。 李春芳和高拱担心的,就是解除灶户的限制,会不会直接造成盐业短缺? 而盐是百姓必须的东西,如果盐务出现问题,那是影响所有百姓生计的问题。 这时候张居正已经看完了奏疏,他的表情也十分的复杂。 “改纳丁银”,其实是符合张居正改革思路的。 甚至比起农业税,因为匠户、乐户都是居住在城里,他们手里是拥有货币的,这条政策执行起来更容易。 但是灶籍的问题就很敏感了,而且对于张居正主管的户部来说,盐课也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收入。 如果解除灶户限制,影响到了盐课收入怎么办? 这一次张居正还是写下了反对的意见,然后递给了赵贞吉。 赵贞吉看到这份奏疏,想到的却是科举问题。 军籍和匠籍其实早已经参加科举了,问题不大。 灶籍也有进士,最有名的就是嘉靖朝名臣张璁。 而如果让乐籍参加科举,那又会引起多少士林非议? 但是作为泰州学派的传人,赵贞吉倒是赞同苏泽的奏疏,他提起笔写下了赞同的意见。 最后奏疏传回给李春芳和高拱,两人这次都没有票拟意见,任由通政司官员送入了宫中。 —— 苏泽的奏疏送入宫中后,就被皇帝留中不发。 这个结果早就在系统的预测中了。 ——【模拟开始】—— 一天后,《请废匠灶乐诸籍疏》送到内阁,张居正反对,赵贞吉赞同,李春芳和高拱没有票拟意见,奏疏被送到皇宫。 隆庆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奏疏传到科道,被刊登在新《君子报》上,引发整个京师的讨论。 六月二日,灵济宫大会上,贤良文学炮轰你的文章,攻击你的奏疏是破坏祖宗之法,是破坏大明根基。 六月四日,《新乐府报》则刊文提出“四民平等”,支持你的奏疏,并进一步支持盐政开放。 由于朝野议论汹汹,户籍之争变成了地域之争,变成了工商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农业为主的内陆地区之争。 皇帝退回了你的奏疏,并下旨严禁再提起此事。 ——【模拟结束】—— 【是否花费2000点威望点,强行通过奏疏?】 好家伙,苏泽上一次奏请在所有官员中实行考成法,也不过需要4000点威望值,没想到这个政策竟然也要2000点。 但是这一次苏泽既没有选择执行,也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将任务搁置起来。 果然和系统预料的那样。 六月三日,罗万化抱着一份报纸走进史馆。 新《君子报》和《新乐府报》已经成为京师发行量仅次于官办《乐府新报》的报纸,这让实际负责《乐府新报》的罗万化十分关注,他每一期都会研究这两份报纸。 今天新《君子报》头条是关于苏泽的,罗万化连忙拿着报纸放在苏泽面前。 “一甫兄,这篇文章我吃早饭的时候已经看过了。” 成婚以后,苏泽的早饭都在家里吃。 妻子赵令娴不仅仅会准备好精致的早点,还会让小厮买来市面上的几种报纸,放在餐桌上让苏泽一边吃一边看。 “子霖兄还坐得住?” 罗万化这个慢性子都替苏泽着急了,苏泽奏疏引起的争议已经从朝堂扩散到了整个士林,那也就意味朝廷要面临更大的压力。 罗万化说道: “子霖兄,为什么不在灵济宫大会后再上疏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