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算人死了,名字也会伴随诗词流芳百世,在百姓之中口口相传,比青史留名都要更难得! 为何文臣武将都想进入凌云阁? 还不是因为“请君暂上凌云阁,封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 如今赵云成为了第一个得到天子赠诗的人,而且评价还这般高,瞬间就拉开了和其他武将直接的差距! “陛下!臣不服,臣不服!” 就在黄忠想着要不要再拉着赵云打过一场的时候,吕布已经嚷嚷开了。 只见吕布一双牛眼通红,无比憋屈地道:“陛下着实太偏心了,怎能这般偏爱子龙?” “臣恳请和子龙战过一场!” 不让他上台打架也就罢了,赠予赵云的诗词还是“古来猛将千百万,谁如常山赵子龙”这种话,这不是把他都给比下去了? 这让他怎么能服气! 更主要是他也想得到天子赠诗,他吕奉先一生不弱于人,这样的荣耀他决不能落下! “行了,别瞎闹了。” 刘协白了吕布一眼,没好气地道:“一首诗而已,身为堂堂大将军,就不能有点气度风范?” “多向人家黄老将军学学。” 一旁的黄忠刚下定决心,正准备开口向天子提出和赵云再战来着,没想到天子这句话甩了过来。 于是他只好把到嘴边的话又给咽了下去,勉强笑道:“陛、陛下说的是,一首诗而已,一首诗而已……” 语气中带着浓浓的酸味。 而赵云可不管他们怎么说,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把写了诗的白纸给收了起来,动作轻柔无比。 他已经打定主意了,回去后就把这幅诗给裱起来,从此以后当做他赵家的传家宝传下去! 在场的其他将领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云领受这份荣耀,又羡慕又嫉妒。 “那个……陛下,光是看黄老将军和子龙将军比还不够过瘾,不如再多打几场擂台吧。” 张辽搓着手提议道,眼睛时不时地瞟向赵云怀里的那副诗词,目光火热。 他也想要啊! 此言一出顿时得到了其他将领的响应。 “是啊是啊,都乡侯言之有理。” “臣愿上台一战!” “今日既是大比,我等身为将领自然也要好好比试一番!” “请陛下应允!” 众将纷纷提出要上台打擂。 哪怕和吕布打他们也认了! 刘协哪里会不知道他们的心思,心中不禁觉得好笑,他本来就是临时起意而已,哪儿有能力给每个人都来首诗。 所以他说道:“等改日吧,宫中还有诸多政务要处理,朕先回宫了。” 说完就带着宦官快步走下看台,登上龙辇,一溜烟儿地离开了校场。 只留下一脸懊悔和不甘的众将领。 …… 国子监的开办进行得很顺利。 在郭嘉的一手操办下,各州各郡大量的寒门子弟被选入国子监学习,短短三个月内人数多达上千人。 至于为什么首次办学就招收这么多人,刘协给出的指示很清楚,对前几批招收的学子不进行长时间的培养。 因为在公共学堂开办后,这批学子都会被下放到各地的公共学堂去教书育人,成为有朝廷编制的老师。 在此期间他们依然可以自主学习,每三年返回长安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优异者就能得到晋升,真正入朝为官。 而考核的主要内容,一是对国子监四大科目的学习成果,二是在各地当老师的教育成果。 虽然说国子监的选拔晋升机制很奇怪,迥异于察举制,但众多入学的学子们还是感到很兴奋。 因为要是按照察举制,他们都是没多大希望入朝为官的,但如今国子监给他们提供了一条新的入仕途径! 所以他们怎么能不高兴? 因此在国子监的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从各地慕名而来,想要进入国子监学习。 未央宫,温室。 “陛下,如今招收的学子越来越多了,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各科目讲师的人手实在不够啊。” 郭嘉向刘协诉苦道。 这段时间他可以说是忙得飞起,整个人肉眼可见地变瘦了一些,但精神倒是很好。 第(2/3)页